铜川新闻 耀州新闻 宜君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铜川市 > 耀州新闻 > 正文

让百姓共享公共文化红利 ——铜川市耀州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述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7-07-18 01:46   https://www.yybnet.net/

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

荣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的秦腔剧《照金这片天》剧照

仲夏的耀州,生机蓬勃,绚丽多姿。城里,街边参天的法国梧桐的绿荫下,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人忙碌,有人悠闲,但脸上的惬意则是共同的。越过城市的喧嚣,那些留存着千年韵味的古建筑散落在耀州的角角落落,静静地诉说着这座老城的故事。行走在耀州的大街小巷,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锦阳新城里的文化艺术中心歌声袅袅,公园里、广场上的舞步铿锵有力,社区活动室中的传统戏曲悠扬悦耳。在这里,跨越时空的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的科技文化艺术交相辉映,带给人们触及心灵的愉悦。乡村,繁花绿树,花果飘香,风光迤逦。整洁的街道两旁,文化墙上,各色的宣传画、卡通画夺人眼球,令人驻足观赏。中心广场上,闲暇的村民或歌或舞,农家书屋里各种图书琳琅满目,文化活动中心欢声笑语,道德讲堂正在开讲……一派美丽乡村的幸福景象。这一切,都得益于耀州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巨大成果。

2015年,铜川市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承担起在全国和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对此,耀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协同推进,城乡共创,各项创建任务全面完成。仅2016年,就完成投入3.05亿元,在全区构建起了文化立体网络,让百姓共享公共文化红利,文化民生工程深得人心。

文化“十个一”工程 探索“耀州模式”

耀州区的历史文化悠久而深厚,至今已有五六千年。《资治通鉴纲目》载有母系氏族领袖“阴康氏治于华原”,城北塔坡仰韶文化遗址,留下了先民生产生活的印记。岁月的千年更迭,沧海桑田的演进,给耀州留下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元多彩的文化。

文化自信强动力,曾经的文化之灯照亮了耀州如今文化产业发展的路标。早在2011年,耀州区就把“文化兴耀”纳入全区四大发展战略。2012年编制的《“文化兴耀”战略实施规划》,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2016年,耀州区委、区政府更是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列入区党代会报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部门、镇(办)目标责任考核和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11次,举办业务培训会15次,研究分析创建工作短板,制定措施,落实任务,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耀州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该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政府购买有线电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实施方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政策制度,使耀州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为构建服务目标均等化、供给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民主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管理体系法治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耀州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尝试。独创的农村(社区)文化“十个一”工程,即每个村、社区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广播室,一条文明街、一个善行义举榜、一支文化队伍、一个道德讲堂、一套乡规民约、一个红白理事会、一次表彰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标准化。

在全面实施文化“十个一”工程的同时,耀州区城市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将辖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纳入社区免费服务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城市社区“一心多点,五分钟服务圈”的公共文化服务新途径,有效利用和拓展了文化服务空间,解决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面积狭小、服务项目单一的困局。邻德社区是耀州老城的中心社区。之前,由于地处城区,土地资源不足,社区没有专门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服务功能不完善问题十分突出。而今,该社区因地制宜,建立了以社区办公楼为基础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其中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同时,依托附近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体育场、博物馆、林徽因故居、鹞子高三纪念馆、文庙街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健身活动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培训室、书画室、非遗展厅等,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工作方法,邻德社区打造“一心多点,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认可。

“社区的文化剧场活动带给我犹如重生的改变。”今年44岁的张晓丽多年前从陕南嫁到耀州。由于人生地不熟,刚到耀州的几年她每天只能在家围着丈夫和孩子转。时间久了,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近几年,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张晓丽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乐趣,如今已成为社区剧场的“台柱子”。张晓丽说:“在我们社区不管你是想读书看报、写字画画,还是想唱歌跳舞、打牌下棋,只要走五分钟,你就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化项目。通过社区的‘一心多点,五分钟文化服务圈\’,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也过得越来越自信、充实。”

加强硬件建设 打造“耀州特色”

位于耀州区槐新巷4号的于右任纪念馆,是一座集纪念于右任先生耀州之行、展出大师生平巨作、传播耀州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古宅。除常规展览外,这里已经成为各年龄段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理想场所之一。在耀州,像这样免费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还有很多,如孙思邈纪念馆、柳公权范宽纪念馆、林徽因故居、老舍纪念展馆、鹞子高三武馆、文庙街等。随着这些公共文化展馆和场所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耀州人能够零距离地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到耀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为耀州百姓提供了学习、游览的好去处。

耀州区委书记杨宏伟说:“耀州坐拥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面临加速发展的宝贵时代机遇,我们要保持对丰厚文化遗产怀有敬畏之心,对传承耀州历史文化负起担当之责,激活沉淀千年的优势,走出具有耀州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杨宏伟表示,开放这些名人故居,不仅给耀州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打造出了耀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特色品牌,传承和保护了耀州传统文化,体现了耀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亮点和特色。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耀州区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总投资1.6亿元建设的文化艺术中心,是全国区县地域里唯一一座国家A类标准剧场。建成以来,艺术中心除了承担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铜川分会场的主要文化活动外,还邀请了国家、省、市级演出院团,上演了近百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给群众带来了一场场无与伦比的“饕餮盛宴”。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已逐渐成为新的耀州特色。除了修复开放古民居、新建文化艺术中心外,耀州区还对原有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目前已达国家一级的区文化馆、国家二级的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区电影院、镇办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进行了合理改造,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效能,改善环境,最大限度压缩办公用房,扩充活动空间。目前区文化馆免费开放面积3000多平方米,区图书馆完成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工程,实现了全市图书馆联网,一馆办证,多馆借还,通借通还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倡导普及全民读书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型社会氛围。区博物馆免费开放面积1600平方米,这些场所目前已成为群众充电学习、丰富知识、开展活动、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投资300万元建设的城乡数字阅读体系,投资88万元建设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投资53万元改造提升耀州体育场灯光、看台等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建设的中影巨幕影城、华夏星光国际影城、大地影院、马咀8D影院、王家砭村3D影院等文化产业项目。这一系列文化场馆的建设,为耀州区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丰富群众活动 书写“耀州样本”

“赶紧好好练,回头还要参加演出呢!”任彩娥是耀州区关庄镇墓坳村锣鼓秧歌队的负责人。6月23日傍晚,农闲的村民们聚集在村头文化广场上,从区上请来的秧歌老师正在认真地给村民教学,一旁指挥的任彩娥扯着嗓子大声地数着拍子。

几年前的墓坳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6个自然组散落在附近的沟沟壑壑,村民是靠地打粮、靠天吃饭。为了使村民们早日脱贫,耀州区下大力气,积极建设统筹城乡中心社区,把原本住在山沟里的村民移民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平原上,建立墓坳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修起了1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一样不少。慢慢的,农闲的村民开始聚集在文化广场上跳舞,用健身器材健身,村民自发组建起了锣鼓队、秧歌队,并开始在周边表演。一来二去,墓坳村的锣鼓秧歌队成了“品牌文化”,区上的文艺演出、附近乡镇的各种活动,锣鼓秧歌队都会被邀请前往。如今,这样的中心社区在耀州有16个。

“我们现在的日子过的美得很,吃的是自己种的无公害食品,住的是联排别墅,健身娱乐的地方又大、项目又多,这比城里人还舒坦!”墓坳村村主任席荣辉说,随着中心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完善,文化活动的增多,村上以前三五成群说闲话、打麻将赌博的现象几乎没有了,现在大家都忙着训练演出,村上的风气是越来越正。

据了解,2016年,耀州区举办各类群众系列文化活动500多场,放映数字电影2600场次,文化艺术培训200多期,服务群众20万人次。近年来,举办耀州电视春节晚会、药王故里“二月二”古庙会、神德寺文化遗迹研讨会、柳公权学术研讨会、耀州文庙祭孔典礼及成人礼、成童礼等等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传承和发扬耀州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中国梦·丝路情两岸四地耀州柳范书画活动”及“两岸四地耀州国际书画作品邀请展”、耀州千人现场书画大赛,1300多人现场比赛,传承和弘扬柳范书画艺术,增进艺术交流,打造笔墨耀州和书画铜川。举办“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暨耀州全域旅游推介会”,宣传推介耀州文化,全面展示耀州对外形象。《耀州大舞台》唱响群众文化活动主旋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是“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的文化舞台。陕西省免费开放示范服务项目,选出的优秀少儿舞蹈《欢腾》在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播出,有力地提升了耀州文化魅力。耀州区以创新节目形式为突破口,新视角、立体式、全方位展现耀州新风貌。在文艺精品创作、编演上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一批有水平、有代表性的剧目脱颖而出,大型秦腔剧《照金这片天》、《千古药王》、《桃花岭》,以及小品《***暖民心》、歌曲《核心价值之歌》《大香山》等经典作品演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照金这片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栏目中播报,先后荣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市、区文艺精品特等奖,远赴浙江、西宁、内蒙古等地交流演出。2017年新创红色革命历史秦腔剧《锦阳星火》,为参加陕西省第八届艺术节积极准备。

汗水的付出,凝结了丰硕的成果。耀州区两次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进区、中国摄影创作基地、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文化科技创新年度奖和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等荣誉。如今,随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26万耀州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邻里更加和谐、乡风更加淳朴、追求更加现代;在城市,伴随着文化地标的拔地而起、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读书开始融入生活,看戏已经成为时尚,文化正在凝结着这座城市积极向上的品格和气质,提升着这座城市崇文厚德的形象。行走在耀州,能切身体会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城乡居民营造出的直达心窝的幸福感。

文/袁靓 高啸军 王万良 图/付炜

新闻推荐

陕西广电网络铜川分公司 以品牌促发展 用服务赢未来

在“三秦舞王"陕西广电网络广场舞大赛(铜川站)上一展风采广电网络铜川分公司与铜川市新区管委会,就购买有线电视服务项目举行签约仪式。为了方便群众缴费,广电网络铜川分公司专门设立了...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百姓共享公共文化红利 ——铜川市耀州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