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艳霍海澎通讯员王欣婷马辽辽
3月2日,在铜川市矿工俱乐部的舞台上,16位各行业的顶尖人才被授予首届“王益英才”称号,同时,每人还获得5000元的奖金。对于正处在产业发展艰难转型期的王益区来说,这是全区迄今为止对本地人才最高的褒奖。
“现在,各地都在实施‘招才引智\’计划。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老城区,我们希望通过实施包括‘王益英才\’评选在内的‘技冠王益\’工程,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助推我区的转型发展。”王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东升说。
多项新政留人才
王益区曾是铜川市的中心城区。随着铜川市委、市政府南迁至新区及许多煤矿关停,王益区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不少人选择离开王益。
据统计,2017年年底,王益区常住人口19.54万人,比上年减少6100人。2017年全区卫生及教育系统流失人才20余名。
“人才外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找症结、想办法。”杨东升说。
去年,王益区对全区人才来了个“大盘点”。据统计,全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共有3464人。
为了让这些人安心、舒心地留在王益,给他们创造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王益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若干措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此外,他们还建了两栋人才公寓,供企业引进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居住。去年9月,王益区又决定实施“技冠王益”工程,在各行业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
营造氛围稳人才
王益区共有115名农村实用人才,44岁的阎根社就是其中之一。他头脑灵活,在别人还不太认可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的时候,他就早早开始了规模化的大樱桃、蔬菜等种植,并获得成功。
被评为“王益英才”后,阎根社告诉记者:“我们村共有430多口人,尽管农村天地广阔,致富渠道多,但是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不愿回农村。所以,我想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看到在农村也能发展得很好,最终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共同振兴乡村。”
阎根社的想法和王益区举办“王益英才”评选的初衷不谋而合。为了发挥各行业领军人才的榜样作用,激发大家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去年9月评选活动启动后,除了组织推荐,王益区还专门设置了网络投票环节,让大家广泛参与。最终,在全区近20万人中,参与投票的人数达9万多人次。
王家河街道办事处柿树沟社区的李翔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毕业后,曾在西安做过一年的保险营销工作。曾经学的是电子商务,看到家乡搞智慧社区建设,他就回来了。通过这个评比,他觉得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才,哪怕是在小地方。
发展产业育人才
经过分析,王益区认为,人才流失很大程度是由原有煤炭企业的“关停并转”导致。因此,全区应该找准定位,尽快转型,靠产业吸引人才。王益区委书记姜文宏告诉记者,他们决定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全力打造休闲购物中心、配套加工基地、建材陶瓷新都和特色高效农业基地。
转型的王益吸引了煤炭等传统产业之外的多种人才,陈宝琪就是其中之一。过去,他在耀州区花园饭店当主厨,曾获得过8个烹饪大赛金奖。后来,受福楼大酒店老板的邀请来到了王益区。近年来,王益区发挥人口密度大、商业基础好、城市化程度高的优势,着力打造休闲购物中心,给餐饮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陈宝琪到了福楼大酒店后,改变思路,以烤鸭带动特色经营,促使酒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江波是本次“王益英才”活动评选出的管理类人才。在建设建材陶瓷新都中,王益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来了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目前,这家企业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研发生产基地。
捧着“王益英才”的奖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铜川耀华瓷业副总经理王彩红高兴地告诉记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陶瓷人才短缺的问题,王益区相关部门与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商定开设陶瓷系,力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陶瓷、爱上陶瓷。
新闻推荐
“由于村里没有垃圾台,从4年前开始,就不断有人往这处空地倾倒垃圾。”3月23日,村民吴师傅站在他家附近的垃圾场上说。去年,他在周围扎上围栏,劝阻不要丢垃圾,但没任何作用,有时村民会把死猪、死鸡装进麻...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