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国玺
2015年7月,铜川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2015年12月4日,铜川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召开,创建示范区工作全面展开。紧紧围绕“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西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城市”的总目标,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做示范,求实务实惠民生,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随着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文化更加便捷,文化供给更加丰富,一个图书阅读随处可及、歌舞活动随处可见、书画欣赏随处皆有的局面正在形成,文化惠民育民更亲民。
完善设施 让群众共享文化“有去处”
山村飘书香,农家飞欢歌。在王益区高坪村,新建的“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已经成为附近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有文化大舞台,还配备有乐器和健身器材,农村群众茶余饭后在这里看电视、看电影、看报纸、上网冲浪,好不自在。
如今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过去村民们是想也不敢想。在开展示范区创建前,铜川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少、体量小,标准较低、功能不完善。自开展示范区创建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的重中之重,对照创建标准,着力谋划和推动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针对全市公共文化资源总量不足、效益不高的问题,采取盘活存量、扩充增量的办法,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依托PPP模式,总投资8.08亿元的铜川大剧院、全民健身馆、铜川体育馆、铜川博物馆、铜川工人文化宫等5大公共文化体育项目于今年7月份全部集中开工建设,孙思邈纪念馆于9月份开馆。项目总面积是创建之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的5.5倍。
除此之外,区县的数字影院、非遗展馆(厅)、标准化足球场或体育场建设项目也如期推进,足球场或体育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王益区、耀州区、新区的数字影院已全部开始运营,宜君县、印台区两个区县的数字影院建设正在办理建设手续;铜川市美术馆已经挂牌,免费开放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市级非遗展厅正在抓紧布置展品,区县非遗展馆(厅)建设或提升改造已经全部完成。
在创建期间,总投资1500万元的照金镇、黄堡镇、董家河镇、红土镇、陈炉镇、棋盘镇、彭镇7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主体已经全部完工;在村(社区)一级,正在整合建成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文化惠民政策落实,使市民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提升服务 让群众共享文化“无障碍
今年世界读书日当天,铜川图书馆推出“‘互联网+’你看书我买单”项目,读者只需在公众平台订阅自己想看的图书,快递就会将书送到读者手中,阅读完还回就近的公共图书馆即可,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此便捷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市民,项目开展至今,读者通过微信平台已购图书140余册,在读书日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就已经有读者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便捷。图书流动车服务频次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下基层和贫困村服务27次,形式多样的面向偏远山区、特殊群体的文化帮扶、文化关爱行动不断开展,面向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色文化活动普遍进行。如与铜川运管处联合开展光明送书行动,为盲人提供出租车免费接送到图书馆和送书服务,与裕丰园社区、秦岭社区联合开展分馆便民服务,开展流动车进工地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文化服务已延伸到社区、农村、建设工地、厂矿企业和偏远山区。采用流动服务、数字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保障偏远地区、特殊群体也能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
除了让群众阅读更便捷外,今年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750场,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于娱乐文化生活的需求,群众不用走出社区、村头就能欣赏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市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服务,面向基层的流动服务活动都让群众文化生活大为便捷。
丰富供给 让群众共享文化“有看头”
连日高温,家住阳光小区的退休工人刘奶奶在家里待不住,一到傍晚就拿着蒲扇到阳光广场上遛弯看节目。“每天晚上吃完饭,听到阳光广场上的音乐一响起,我就带着孙女出门看演出,既能乘凉也能看表演。”刘奶奶一边看着舞台上的小品,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年8月,铜川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十三届广场文化活动展演在铜川新区阳光广场如约而至,持续一个多月的“消夏乐趣”再度为群众呈上夏日的视觉盛宴。
如今,铜川市文化供给内容丰富多彩,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更加灵活,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编印了《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南》,推行“菜单式”服务,变“你给我接”为“你需我送”,以此来真真正正满足群众所需。大妈们痴迷广场舞,市群艺馆就为她们举办舞蹈培训班,盛夏时节再来一场广场舞技能技巧大赛,让她们的娱乐爱好有所施展;爷爷奶奶爱听秦腔,那就举办秦腔大赛,让他们既能欣赏乐曲,又能吹拉弹唱;农闲时节村民们想看一场露天电影,一场场电影就被送到村民身边;年轻人爱唱歌解压,一场K歌大赛掀起全城热潮……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这样群众“点单”的文化活动不胜枚举。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周末剧场、春节广场文化活动、书画展览、秦腔大赛、文化大讲堂、读书月等一系列活动常年开展,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了23年。
从2012年起,铜川持续打造以“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同时积极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坚持开展“十佳”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和“十佳”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使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持续走高,文学、戏曲、舞蹈、音乐、书画等艺术门类佳作不断涌现,文化活动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高,“社区文化大广场”“百姓大舞台”“宏显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而群众的满意与点赞,正是创建工作的最大成果!
新闻推荐
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深入区县和产业园区现场观摩 郭大为杨长亚张应龙相红霞带队观摩
本报讯(记者徐国玺)10月12日,2016年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团深入宜君县、印台区、王益区、黄堡产业园区现场观摩。市委书记郭大为,市长杨长亚,市政协主席张应龙,市委副书记相红霞带队观摩。市委常委马秉寅、...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