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陕西日报记者 杜朋举 通讯员 陈仕玲)“统计部门连续多年考核优秀,多项统计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晓刚同志熟悉经济领域,这次重用很及时,选得准、导向好……”月8日,铜川市委常委会研究提名市统计局局长王晓刚为市发改委主任人选时,参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省委建立实施干部工作“三项机制”后,铜川市委把“三项机制”作为干部选任的基本遵循,融入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大局,精准立规,加强实践,督查落实,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前不久在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满意度调查中,铜川市综合排名列全省第4名。
提前摸清家底,精准立规。铜川把积极推动干部“下”作为切入点,6月份在全市建立推行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季度定期报告制度。半年来,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已经定期申报了两个批次名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市委组织部统筹研判后,提请市委通过组织程序予以调整,干部能“下”不再是个例。在制定“三个实施办法”中,铜川既原汁原味落实省委精神,又融合创新具有当地特色,如对承担的省考指标排名全省前三名的县(区)、部门和单位,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对连续三年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区县、部门党政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严明容错纠错纪律,提出保护创新和把握界限等要求;新增加了依据领导班子综合研判结果和不适宜担任现职调整的情形,全市干部“下”的硬杠杠拓展到9个。同时,铜川市委从严规范,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把“三项机制”理念贯穿干部选任全过程,研究干部问题时,逐人专题说明“三项机制”运用的具体情形,回应质询,接受评判。
加强实践运用,精准立威。铜川把县(区)换届作为“三项机制”主战场,市委组织部探索运用“四审六核”工作法,即审核拟提名人选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无任用推荐后备干部结果、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和后备干部专题调研结果、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同步审核拟提名人选的任职资格、个人事项、群众举报、干部档案、廉政鉴定及职数配备,提出了干部“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的建议名单。对县(区)班子中3名尚在党纪处分期内的干部,铜川市委考虑到这些干部在处分期间奋发有为、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在报请省委组织部同意后,继续提名为县(区)班子人选,打消干部的后顾之忧。6月份以来,铜川运用“三项机制”调整干部人,其中鼓励激励人,容错纠错3人,能下“下”了人,对宜君县和王益区党政班子空缺2名职数,为换届后落实“三项机制”留下空间。
注重跟踪管理,精准立制。铜川把制度管人管事贯穿落实“三项机制”全过程,及时总结各层面运用“三项机制”的典型案例,建立配套实施制度,逐一审核各区县、各部门和各单位“三项机制”配套办法,提出优化改进方向。今年三季度考核中,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对家考核综合排名靠后的单位发放了预警督办单,约谈了主要负责人,专项督查重点指标,传导压力,倒逼责任,促其迎头赶上。铜川还建立了跟踪管理制度,突出对干部“上”后履职情况了解、容“错”后的社会反响和综合评价以及“下”后的情绪疏导,使干部时刻感受到党委的重视和组织的关怀,特别是对“下”的干部,没有一下了之,而是加强日常管理,安排适当工作,促其作用发挥,真正使各级干部“上”的科学、“下”的服气。
(原载年月日《陕西日报》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贺琳)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按照市委部署,月日,市委宣讲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宜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君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