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西艳 原玉红
这里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国定贫困县3个,“十三五”贫困村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万户5.万人,相对集中在照金地区、金锁西片、铜罕沿线和洛河西岸4个片区……脱贫攻坚战中,这些都是铜川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上下合力促脱贫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年全市实现减少贫困人口人,完成率%;退出贫困村个,完成率.%,实现首战胜利。
实———军令如山责任在肩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街办)、村组分级负责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制定“作战图”、立下“军令状”、用好“指挥棒”、配强“突击队”,切实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
优化工作思路。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成立了产业、移民搬迁等个脱贫办公室,构建了“1+3+N”政策体系,打好“1+1+8”组合拳,全面推行村级“一卡两图两书三表”,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和指导作用。
突出责任倒逼。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党政同责和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分别制定了对区县、市级部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增加扶贫脱贫的考核权重。
准———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精准认定不漏户。利用3个多月时间,在全市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比对工作,最终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个,贫困户户人,查清了每户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脱贫对策,落实了脱贫责任人。
精准帮扶全覆盖。全市个部门、名党员、名“第一书记”、余家企业与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建立起市———区县———乡镇———村组“纵向贯通”、扶贫部门———行业部门———包抓部门“横向联动”的立体帮扶机制。建立贫困群众脱贫攻坚“连心卡”1.7万余张,协助村组制定完善发展规划份,培训群众人,确定承办的实事好事件,完成件。
精准施策拔穷根。发展生产脱贫成为攻坚主方向,确定市级产业扶贫示范项目个,下达资金万元;全市家龙头企业、个合作社、个家庭农场、个种养大户、7个现代农业园区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今年脱贫群众中依靠产业脱贫的占%。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年全市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个,共完成投资9.8亿元,搬迁(含签订合同)户,超额户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就业创业脱贫,安排就业贫困群众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人,为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为名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教育脱贫,下发各类贫困学生救助资金.万元,为名教育扶贫对象落实了年教育保障经费。对全市所学校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计划,享受人次6.万。改善贫困地区校舍所,建设农村中小学周转房套。生态补偿脱贫,设立林业产业***项目资金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名。健康脱贫,累计实施医疗救助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万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支医疗帮扶队,为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建立数据库,开通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为名贫困人口减免医疗费用.万元。社会保障兜底,累计为名农村低保对象和名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保障金.万元,低保与扶贫“融合率”达到.%。
活———勇于创新激发活力
资金拉动,项目带动。落实金融再贷款亿元,投放小额贴息贷款1亿元,率先将公车拍卖所得和三公经费结余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争取各类项目个,涉及资金约1亿元,资助村组资金.万元,新成立互助资金协会个,市级落实配套资金万元。
产业主攻,注重“造血”。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盘活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夯实扶贫脱贫的经济基础。宜君县落实贫困户产业脱贫项目个,发放产业扶持资金.7万元;王益区选定了陕西盛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铜川正兴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等家企业签订了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耀州区编制完成了个扶贫产业园《布点规划》,对个产业发展专业村(年退出的贫困村)户名贫困对象实现了全覆盖。
电商扶贫,注入活力。组织召开了全市大樱桃电商销售座谈会,通过多家电商和快递公司,樱桃快递量较去年增长了3倍,印台区6家企业入驻京东网,带动户贫困户在线推销苹果、核桃等土特产品。
新闻推荐
宜君县城关第二小学三年级(1)班王瑞阳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照金镇参观。照金镇在一座大山的脚下,那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在那里,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
宜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