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年,是商洛市换档调速、争先进位、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六年。生产总值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2%,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43亿元,年均增长24%;地方财政收入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8.1%。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宜君县较2010年进了20位,王益区进了4位,耀州区进了3位,都先后获得全省争先进位奖。商洛市在2015年度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格次。
———这六年,是商洛市结构调整、产业优化、转型发展明显加快的六年。8个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接续产业加快发展,非煤产业占比88%。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32%。服务业占比提高11.3个百分点。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绩效考核中,均获得优秀格次。
———这六年,是商洛市城乡统筹、环境优化、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六年。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57.9%提高到64.2%。西铜、铜旬高速和耀旬二级公路、210国道改扩建等工程建成通车,拉大了城市骨架。照金、董家河、黄堡、陈炉、彭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被命名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
———这六年,是商洛市深化改革、动能转换、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六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清理取消124项、下放28项行政审批事项,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非公经济占比提高7.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完成秦岭水泥公司、市天然气公司等企业改制重组。建成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这六年,是商洛市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群众福祉持续增进的六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3%、14.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快于城镇居民。累计新增就业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保障性住房7.1万套,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10年的30.29平方米增加到42.8平方米。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周培生郑春燕)为推动“三项机制”的贯彻落实,激励和规范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办案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推动基层市场监管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近日,宜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系统开展...
宜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宜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