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兰正在陪养老院的高龄老人聊天。
本报讯(记者路璐文/图)3月5日是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连日来,记者走访老中青三代“铜陵好人”,听他们讲述自己心中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40后”王春兰:
雷锋精神似信仰
“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日记里的内容。”3月2日,与雷锋同一时代的72岁“铜陵好人”王春兰老人告诉记者,直到今天自己还记得《雷锋日记》里的内容。记者见到王春兰时,她正在给养老院的高龄老人修剪指甲,陪老人聊天。
拾到钱包积极联系失主、帮助摔倒的老人、不顾个人危险勇敢救火……王春兰做过太多太多的好事。从企业退休后的她,每月养老金只有1500元左右,但每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都毫不吝啬,几百上千地献爱心,送温暖。
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尽管已经年过古稀,她仍坚持做志愿者。2013年,王春兰加入了公益组织,5年多来,她坚持为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并为他们送衣物、打扫卫生,在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她总是积极走在前面。采访中,她说,或许有人觉得雷锋很“傻”,但像雷锋这样“傻”的人多了,社会就好了。
“70后”吴飞:
身边人人是雷锋
今年42岁的“铜陵好人”吴飞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志愿者。他告诉记者,雷锋是他们童年的明星,正是在雷锋精神的耳濡目染下,他从1994年开始做公益,直到2013年成立铜陵市首家非盈利性公益组织。从最初的献血到现在组织策划大型公益活动,吴飞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歇。
“学雷锋做好事,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借助、汇集众人力量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说:“以前也常听别人说过,‘自己等有钱了,我就去做好事,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等自己有时间了再去照顾老人。等遇到灾难救险的时候,我一定会冲上去。\’其实成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本身就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所以我成立爱心协会,就是希望让每个人有一个平台去献爱心,帮助身边人。”
“00后”熊如杨:
学雷锋做善事就像一盏灯
“学雷锋做善事就像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周围的人。当爱的阳光给他人带来生活的希望时,我也会感到温暖!”“铜陵好人”熊如杨这样理解她心目中的雷锋精神。
尽管今年只有16岁,但熊如杨早已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父亲遭遇工伤后瘫痪在床10多年,母亲患有精神病,姐姐先天残疾。她没有自哀自怨,而是乐观地去面对这一切,坚强承担起照顾全家人的重担,爸爸在世时她每天帮爸爸翻身洗漱,哄妈妈吃药、上山捡柴、下地摘菜、生火做饭、洗衣洗碗。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班级名列前茅。
“之前在学校我捡到了一块贵重手表,交给老师后,老师找到了手表的主人。那个失主还特地赶来谢谢我,那一刻,我觉得帮助别人很快乐,很温暖。”采访中,熊如杨表示,等她上了大学,一定会做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我想报答社会各界的关爱和资助,同时也想像雷锋叔叔一样为这个世界的和谐美好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新闻推荐
立机制破难题 补短板强根基 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改革创新提升公安工作水平
■邓妍左刚2月26日下午,市民周蕾来到新启用的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户政服务中心办理二代身份证换证。窗明几净的办事环境、取号排队的办事秩序、热情周到的办事服务给她留下了深刻...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