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彬
5月16日,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一行探访了铜陵市几家残疾人工疗基地。在铜陵添艺服装有限公司工疗基地的一间教室内,几位来自铜陵学院的大学生正在给一群特殊的学生上课,他们都是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老师授课的内容也和其他学校不同,所有的课程都是专门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内容更贴近生活,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他们一些道理,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提高他们感性、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等。他们每天先上课,再做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到月就可以领到一笔可观的工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上课和简单劳动,他们得到了有效的康复。目前,这样的工疗基地铜陵市已经有6家,有97名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在这些工疗基地圆了“上班梦”。
“来,像我一样,用铲子将上面的标签铲掉。”在铜陵天河科工贸有限公司工疗基地,记者看到几名残疾人在师傅的指导下,正在用铲子铲除1米左右高的线轴上的标签。了解得知,线轴是捆绑铜线的器材,可以反复利用,但是再利用前要铲除上面的标签并清洗干净。这样的工作很简单,但是对于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来说却难度很大。在师傅一遍又一遍的指导下,大多数的残疾人都能慢慢熟练地掌握了。每清洗完一个线轴,他们都尤其高兴,而在一旁的家长则更加欣慰。“有个残疾学员之前都是一个人待在家,很少与外人接触,刚到工疗基地的时候,不愿意搭理任何人,现在大家每天在一起工作,也慢慢学会沟通,还主动跟人打招呼,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天河科工贸工作人员管润霞说。
铜陵添艺服装有限公司工疗基地安置了41名残疾人,其中智力和精神残疾人24名。公司办公室主任王伟告诉记者,这些残疾人从开始上班,公司就按规定为他们交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按标准发放残疾职工工资,并制定了详细的工疗制度。由于大多数的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来工作之前,基本都没上过学,平时也很少和外面人接触,感悟、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一来就安排岗位肯定不行,所以该公司从教学开始,专门从铜陵学院聘请了大学生为他们授课,通过授课提高他们基本的认知和自理能力,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后,再安排到工作岗位上,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通过劳动让他们融入社会,得到康复。
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邓涛说:“残疾人帮扶过程中,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就业工作一直是难点,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残联正积极促进铜陵市辅助性就业机构稳步发展,积极安排智力残疾人和病情比较稳定、有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人参与就业。目前,铜陵市共有6家工疗基地,安置智力和精神残疾人97人。工疗基地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员工开设公益性人文课堂和简单的工作岗位,让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在温良的互动游戏中获取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轻松快乐的职业环境下康复和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文婷)5月17日上午,市政协主席张梦生在市行政中心主持召开市政协九届四次主席会议。市政协副主席程金林、...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