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竹青)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要求,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近年来,铜陵市从创新政策衔接、创新人才对接、创新平台承接、创新成果嫁接等方面入手,奋力争当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排头兵,在长三角一体化新征程中增创铜陵新优势、展现铜陵新作为。
创新政策衔接,对标沪苏浙先进理念和经验。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铜陵市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关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方面对标学习沪苏浙地区先进理念和经验,助推铜陵市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跑出“加速度”。
创新人才对接,为铜陵产业转型注入发展新动能。立足铜陵市企业技术需求,通过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院士工作站、购买市外先进技术成果、发明专利转让等支持政策,挖好沪苏浙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富矿。市委、市政府将“双招双引”作为首位工程,先后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大力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2014年以来共招引团队40个,已注册公司35家,团队成员210余人,当中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的80人,博士学位的115人。先后有11个团队顺利入列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省政府扶持资金6700万元。今年截至6月份,又有16个人才团队入驻铜陵市,数量创历年新高。
创新平台承接,增强区域创新自我造血功能。结合优势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铜陵市主动承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及沪宁杭合地区高校、院所,在铜设立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中心,通过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育等方式,提升铜陵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市政府层面,先后与中科院上海理化所、上海交通大学等长三角地区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共建了合肥工业大学(铜陵)工程技术研究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等多个产学研实体平台。在行业层面,先后组建了铜基材料产业、凤丹产业、光电产业3个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企业层面,和全国各地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起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渠道。与上海理工大学等8家高校在铜共建了技术转移服务中心。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9个,为铜陵市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成果嫁接,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近三年来,铜陵市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100多次,通过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铜陵)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等大型活动,累计邀请30多位院士及600多位教授、专家来铜开展项目合作和科研攻关,组织实施1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企业累计新增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实现利税40多亿元。《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等4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齐蕾)为进一步净化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工作,通过联防协作,切实解决池州、铜陵两市交界地“扫黄打非”...
铜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