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时,村干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旦富裕了,有的村干部就大手大脚花钱,为个人谋福利——自购商业保险、外出考察购纪念品……动辄数千上万元花起来眼都不眨一下。
这样的事就发生在铜陵县天门镇高联村。 2月29日,记者到当地调查此事。
村民:钱花得太大方了
高联村共有3800多人,23个村民组,11位村干部。
2005年以前,高联村村干部的日子并不好过,此后,境内进驻了两家采煤企业、一家采矿企业,村里从中收取管理协调费等,每年收入100多万元,特别是2007年,高达270多万元(包括村集体毛竹园承包费)。近两年因企业关闭,每年收入也有三四十万元。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有钱了,村干部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却没干一件像样的大事,钱大都花到了个人身上。对此,2008年,村民开始向有关部门反映。 2009年3月,镇纪委调查并公布了2003年至2008年账目,账目一经公布,令众村民唏嘘不已:“这钱花得也太大方了吧。 ”
当时,村民将公示的账目抄录下来,部分支出账目如下:
2003年:赠送款3359元,去三亚考察1460元;
2004年:浮动工资51600元,看望有关负责人6643.5元;
2005年:潘同义、潘家锁、葛贻舟三村干手机费报销6163元,村干购买商业保险120408元,慰问金17980元;
2006年:招待费119401.84元,购茶叶18110元,购香烟4412元,购公文包2677.5元,村干部购买商业保险 55393元,2006年企业奖 52000元;
2007年:鲍加锁、汪向东两村干手机费6948元,其他村干通信补助费12980元,村干部加班、值班费18200元(人均1400元);
2008年:党组代表开会礼品12900元,管理费461185.7元,考察费7998元。
村主任:各项开支都有“理由”
高联村部分村民说,他们不明白,村干部出外考察的是什么?拿村里钱看望有关负责人,看望了谁?2006年的招待费花了那么多钱,都招待了谁,到哪个宾馆吃饭了,有哪些人参加?慰问金慰问了谁?企业奖又奖给了谁?纪委调查组为何不公示账目的明细表?
就上述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该村村委会汪主任。他告诉记者,他们村开支大,是因为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如村组道路路面铺石子、修涵管等。5个村民组修建水泥路(配套费十几万元)。建村部大楼花了40多万元,除上级拨付的13.8万元外,其余的钱都由村里支付的。每年给困难户发放100元补助费,对癌症以上的大病患者当年发放1000元补助费等。
针对公示的账目,汪主任说他2003年、2004年不是村主任,村里开支不清楚。对他上任之后的开支,他解释说:
1.公示的账目上显示的外出考察资金,用于镇里统一组织考察时购买的纪念品以及一些自费项目花费。 2.招待费的钱大多作为误工费发放了,为了保证参会率,不得不不给党员、组长发放误工费。 3.2005年的慰问金,是用来购买烟酒“打点”有关部门,此目的是为了下一年的项目审批。 4.电话费多,是因为他们村里事多,接打电话多。村干工资低,个人付不起。
1992年,铜陵县下文,鼓励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保险金由村集体承担35%,个人承担65%,具体情况要上报镇里,但是,他们村村干的保险金全部由村集体承担了,也没上报镇里。纪委调查后,这笔钱就全部退还了。2006年的企业奖发放给了每个村干部,镇里有文件规定,村里可以发放企业奖,但要上报镇里,因为没上报,纪委调查后,这笔钱也退给村里了。
汪主任还介绍说,村里的每笔开支都开了村民代表会议,经过代表同意的。就此,记者让其出示会议记录,他却说保管会议记录的村干部意外死亡,找不到会议记录了。
县纪委:“非生产性支出”过大
2009年,天门镇纪委公示了高联村的账目,当地村民不满,继续向上级反映后,去年,铜陵县纪委牵头,县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组成了调查组,对天门镇纪委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复查。
“我们调查,发现这个村村账建立得比较规范、健全,但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铜陵县纪委一位张姓常委解释,不过,因村干部违规购买商业保险等问题,去年,县纪委建议天门镇党委免去该村总支书的党内职务,同时,天门镇党委给予这位支书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该村村主任党内警告处分。
县纪委调查的结论,当地村民也不满。他们说,公示的账目为何不能细化?为何不公示支出发票呢?村民们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把村里的糊涂账查清楚,给群众一个明白和说法。
本报记者王明存 实习生邬登柱
大家想一想,怎么来吃这块蛋糕。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共同发布的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具体内容见本报8月17日5版报道)对外发布。标准中,“教父母学会上网”、“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等内容是否...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