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新闻 义安新闻 枞阳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义安新闻 > 正文

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市住建委高质高效推进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

来源:铜陵日报 2017-09-27 10:11   https://www.yybnet.net/

城市新地标———淮河路智能立体停车楼。“铜陵外滩”———滨江生态公园。绿化提升让天井湖区域秀美如画。大铜官山公园圆市民十年亲山梦。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改造后的天桥新村焕然一新。改造前的天桥新村。夕阳下的滨江公园码头书屋。吴启斌 摄铜陵市首条“会喝水”的道路———五松山剧院北侧微循环道路。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采用PPP模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铜芜路泵站。

核心提示

初秋时节,漫步铜都,曾经的城市断头路相继打通,破败的棚户住宅旧貌换新颜,地下综合管廊疏通城市血脉,滨江景观带绵延数公里……近年来,市住建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一尊重、五统筹”为遵循,突出发展导向、生态导向、民生导向,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完善功能与宜居宜业相结合,紧紧围绕年度城建目标,攻坚克难、协同作战,推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幸福美丽城市锦绣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期专版从多视角、多层面,以图文结合形式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近年来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硕果及成效。

紧抓城乡统筹推动协调发展

9月24日傍晚,雨后的滨江生态公园空气更加清新,成群结队的市民来到这里游玩散步。公园内的彩色沥青步道上,市民林祥民身着运动服,沿着江岸竞走。“我就住在这附近,每天傍晚我都会过来锻炼身体。滨江生态公园建成之前,这附近真没有适合锻炼的地方。如今这里特别适合市民休闲锻炼,骑车、跑步、跳舞都可以。关键还可以看看美景,环境又好,锻炼的时候心情都不一样。”林祥民的话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滨江生态公园位于铜陵市主城区西部滨江大道西侧临江面,公园所在区域的环境曾经脏、乱、差,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临江却不见江”,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2012年8月,市住建委牵头实施了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2014年5月份,滨江生态公园正式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成为铜陵市新亮点、新景观、新名片,被广大市民誉为“铜陵外滩”。

据悉,近年来,作为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市住建委坚持“项目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科学组织编制年度城建计划,努力克服计划涉及单位部门多、沟通协调难度大的困难,认真摸排梳理建设项目,深入研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广泛征求各单位、部门意见建议,逐项核实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进度,确保各建设项目编制的准确、科学,推动城乡建设大跨越、城市品位大提升,为铜陵市加快拥江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同时,该委着力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高质高效推进140余个牵头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品位能级。推动国内一流的淮河大道智能立体停车楼顺利完工,即将投入运营,可有效缓解主城区停车压力;黑砂河下游岸线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昔日“龙须沟”,摇身变绿洲;城市微循环道路建设扎实推进,人民二路等14条道路相继竣工并交付使用,有力打通城市交通的“神经末梢”;大铜官山公园长新路建成通车、东入口道路两侧景观整治工程完工,广大市民进山亲山愿望初步实现;长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大通景观亲水平台建设完成,滨江岸线整体景观水平实现全面提升;植物园书屋、滨江码头书屋等4个全民阅读示范点相继建成,有力推动书香铜都建设;3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乡镇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2016年16个乡镇整治建设已全面完成,2017年16个乡镇已全面开工建设,共开工项目120个,清除垃圾7000余吨、拆除各类违章搭建3万余平方米,预计11月底全部完工;紧盯“三年目标,两年完成”要求,依据“因地制宜,易于维护”的原则,扎实推进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成功推报大通镇入列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的基础上,全力推进4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统筹推进县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义安区钟鸣镇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市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初显、前景可期;西联乡犁桥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钟鸣镇龙潭肖村和东联镇水浒村赵氏戏楼自然村入围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螺蛳山公园改造、皖江游园改造、市级接管区级道路大修改造、天然气改造安装等一批工程顺利完工,城市综合功能显著增强。

树立绿色导向筑牢生态屏障

日前,在滨江大道与隆门路交会处,高大挺拔的香樟树馥郁青翠,精致的景观节点旁,偶有市民来到休憩长椅上静坐休息。在滨江大道与白云路交会处,沿青石汀步拾阶而下,长长的绿廊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

作为市住建委近年来精心打造的精品示范工程之一,滨江大道东侧绿廊工程(长江西路至隆门路)总长3.3公里,绿化总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工程以增加绿量和层次为主,适当结合彩化和美化,主要以构建滨江生态岸线背景林带和提升区域环境面貌、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为目标。工程于2015年7月份正式完工,极大的改善了滨江大道东侧区域的环境面貌。

城有山林市有园,是市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愿景。近年来,市住建委始终牢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紧紧围绕“让生态更优越、生活更美好”总体目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融绿入园入城,以科学的绿化体系布局,推动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功能双提升。

在该委的全力推动下,全市累计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766万平方米,建成绿道152公里,新增街头游园(绿地)64个,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组对铜陵市园林绿化工作给予“精致、精细、精心、精品”的高度评价。建成植物园三期、滨江生态岸线景观绿化、滨江大道中段景观绿化等精品示范工程,打造了一批园林绿化样板工程,其中滨江生态公园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实施了北京东路、淮河大道南段、铜都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绿化改造升级工程,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首列,生态山水园林城市轮廓日渐清晰。同时,该委坚持建管并重,严格执行《铜陵市城市绿化条例》,加大对私自开挖、私开路口、私设铺装等行为的整治,努力维护绿地成果,全市园林绿化实现提质增效,呈现“建好一片绿、保持一片绿,打造一片景、维持一片景”的良性发展态势。

该委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坚决向城市黑臭水体宣战。编制《铜陵市黑臭水体整治清单和整治计划》,定期督查通报,扎实推进全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路,攻坚克难推进黑砂河水系整治,确定了“清淤、截污、除砂、净水、生态、维护”总体治理思路,有序推进黑砂河水系整治EPC项目建设。

此外,该委还强化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整治,优化城市环境。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整治动员会议,以主城区和主干道两边施工现场为重点,督促施工工地在显眼处设置扬尘污染整治控制牌、公布举报电话和负责人,要求施工现场围挡(搅拌区域)封闭率、砼硬化率(主干道、出入口)、车辆出入冲洗率、严禁高空抛洒率100%。同时,加大巡查和专项检查力度,推动建筑工程扬尘污染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突出创新驱动筑造活力之城

铜芜路泵站工程是铜陵市重点工程之一,也是铜陵首创排水公司第一个自主新增PPP项目。今年1月23日,该工程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主排水系统,雨水调蓄池一座,双回路电源、泵站、涵闸等。今年5月底,在市住建委的统筹推进下,铜陵首创排水公司加班加点施工,该工程全面完工,并于汛期全面投入使用。铜芜路与青霞路交叉口区域逢大雨必淹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铜芜路泵站工程是市住建委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该委突出创新驱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住建委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住建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建设,不断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助力城市转型发展,着力打造活力之城。

该委综合考虑铜陵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严峻形势,深入总结借鉴城市排水一体化PPP工作经验,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完成协议签订;完成大铜官山公园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分析报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

积极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勘察设计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向信用要业绩”正在取代“以资质求生存”,成为全市建筑业发展的新常态,建筑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位列全省第三;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累计推广绿色建筑181万平方米,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710万平方米。认真组织开展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申报工作,目前铜陵市在全省11个申报城市中位列第四。

坚持把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贯彻落实省、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统筹谋划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于2016年7月,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措施。为推动铜陵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今年2月份,报请市政府研究和确定铜陵市装配式建筑年度计划,并建立了市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次组织有关单位、企业到合肥等试点城市和省示范项目基地,考察学习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现场吊装等技术。以市建设科技培训中心为依托,邀请专家举办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专题讲座,为铜陵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推荐一家建筑企业申报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目前已投产建设,计划在自建项目中率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造。

聚力民生建设增强百姓福祉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上新房,以后要好好享受这新生活了。”9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家住郊区溪山雅居小区的孙鹏程老人家里,他正坐在刚刚买回来的沙发上,边给前来帮忙搬家的亲友倒茶水边感叹:“仅仅10个月时间,政府就让我们实现了几十年的安居梦想。”

孙鹏程原来住在古圣社区一所30平米左右的老旧平房里,房屋破旧不堪,居住环境恶劣。作为棚户区改造工程受益者之一,当天,他们举家搬进新房子里,水、电、气俱全,窗明几净,开阔通亮。24日上午,按照老家的风俗,是他们一家在新房里正式“安锅”———喜迁新居的良辰吉日,一个简单的仪式表明全家人彻底告别住了30多年的小平房。

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市住建委紧抓民生改善、提升百姓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市住建委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增进百姓福祉为出发点,以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为主线,从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把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作为重要工作抓落实,出实招、求实效,通过打好改善民生“组合拳”,凸显“民生住建”项目支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让住房和城乡建设成果普惠于民,真正实现为民解忧,温暖民心。

该委高质高效推进一批民生工程建设,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履行全市棚户区改造牵头抓总职责,全面压实县区棚改主体责任,推动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时签订棚改目标责任书、同时缴纳责任风险保证金;扎实推行“房票”安置、保底安置、放宽合法承租人认定条件、保障棚改资金等政策,群众获得感直线提升,其中“房票”安置的创新做法,被住建部作为典型经验转发全国各地市,供学习参考,扩大了铜陵影响力。2013年以来先后推动实施了横港扫把沟社区、立新煤矿、天桥等处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31467户,圆了广大棚户区居民安居梦。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推进***攻坚的有力举措,严把对象认定关,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严格资金管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万户,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居住安全,省长李国英对铜陵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力实施渔民上岸工程,以船为家渔民实现了“上得来、住得安、过得好”。2015年9月11日全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现场会在铜召开,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中报道推介了铜陵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经验做法。针对老旧住宅小区受历史条件限制,设施设备老化、下水管网堵塞严重等问题,高质高效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2013年以来累计整治天桥新村、爱国东村等老旧小区65个,惠及群众约2.3万户,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赢得了群众由衷称赞,爱国东村等多个老旧小区居民自发联名向市住建委送来感谢信,安徽日报专题刊发铜陵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经验。

强化城市治理打造宜居城市

近年来,铜陵市一些城市道路改扩建后,原道路路幅以外的供电、通信等杆线设施,因客观原因暂时未被拆除,仍立在改造后道路的路幅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路通行的连续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空中蜘蛛网”也影响了文明城市形象。为解决杆线占道的“城市病”,还路于民,2016年市住建委牵头实施城区占道杆线迁移工程。

提到占道杆线所带来的困扰,家住铜官区市建新村7栋的薛红琴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五松山剧院北侧微循环道路建成前,原先竖立在人行道上的3根占道供电杆线给他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不便,而且雷雨天气存在安全隐患。去年,市住建委牵头对其实施迁移,杆线周围原来堆砌的片石护墩也已清理,过去需要绕道而行的人行道路豁然畅通了。

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近年来,市住建委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抓手,做实做细城市管理服务工作。该委深入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六项行动,铜陵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精细化管护市政设施,累计完成长江路、石城大道、淮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共10万余平方米沥青路面养护维修、11.4万余平方米人行道维修、6100盏路灯节能改造;积极推行市政园林网格化管理,严格道路开挖、严控“马路拉链”,完成北京东路等主干道路75处占道杆线迁移,保证了路平、灯亮、景美。深入推进园林绿化管护体制改革,城区游园广场(道路)绿化管护基本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

按照“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大力开展物业服务提升专项行动,积极试点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物业管理覆盖面达85%以上,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100%,初步实现了物业管理工作网格化。同时,该委还联合相关单位制定《铜陵市物业小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全市开展物业小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建立了老旧住宅小区排污管网管养长效机制,以3年为一周期,对住宅小区化粪池进行定期清淤,共完成128个老旧住宅小区清淤工作。

为构建高效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该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2016年遭受强降雨袭击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牵头编制《铜陵市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方案》并报市政府印发实施,计划三年内实施23项城市排水防涝建设项目。同时,该委扎实推进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四大排涝泵站提升改造、天井湖污水泵站提升及智慧排水信息化等工程建设,提升城市防汛排涝水平,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陈淑静采写,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詹俊摄

新闻推荐

保持先进位次 争取更好成绩古亚伟督查义安区五松镇计生工作并提出要求

本报讯(记者方文婷)9月25日下午,市政协主席古亚伟前往义安区五松镇,就今年以来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情况开展督查。市政协秘书长侯化林等参加督查。2017统计年度内,义安区五松镇已出生婴儿总数305...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义务修饰文化墙2017-09-22 10:26
猜你喜欢:
小草坪种出大产业2017-09-26 10:10
评论:(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市住建委高质高效推进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