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钟(右一)在向游客介绍漫园景点。
■本报记者陈燕飞文/图
她从农村走出来,从酒店服务员开始,经过11年脚踏实地的努力,成为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民俗博物馆长兼漫园景区总经理,今年被选为义安区政协委员,还被提名为市人大代表,王琴钟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工励志故事。
从酒店服务员干起
1977年,王琴钟出生在庐江县郭河镇三塘村,2005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她离开故乡,来到铜陵。
初到铜陵,王琴钟从酒店服务员工作干起。王琴钟说,自己身上有一股“盲目”的自信,她并不满足于仅仅当好一名服务员。
“我很少说话,总是多听,多去分析。”工作之余,王琴钟刻苦学习技术,努力钻研业务,参加了“餐饮业食品安全员”、“中国餐饮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2006年她被升为酒店经理,很快又提升为酒店的区域经理。
成功的背后并非偶然,首先要用心去做,还要有想法,最后要付诸行动,王琴钟做到了。“我每天晚上睡前都有一项必做的工作。”王琴钟说,闭上眼睛后,她会把当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脑海中回放一遍,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而在做餐饮管理的两年里,她几乎是在各个城市之间来回奔波,每到一个酒店总是抢着代班,每天晚上都是一两点才回去休息,更是整整两年没有回过铜陵的家。
“要想进步,就得时刻学习”
做了多年餐饮管理,王琴钟觉得这已到了她的巅峰时期,难以有突破,出于个人对民俗的兴趣,2010年,她应聘至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前台接待服务工作。“当时去的时候我就做好了准备,我不是简简单单当一个前台接待。”王琴钟说,她相信自己只要熟悉了这个行业,就一定会干得一年比一年好。
虽然爱好民俗,但王琴钟当时对民俗知识完全不懂,平时除了做好前台主岗的工作外,她还坚持每天抽空学习相关传统民俗文化类的知识,这一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她还先后参加了各种培训,“当时正是最好的奋斗年纪,人不能麻木地做事,要想进步,就得时刻学习,不断寻求新的价值和意义。”
2011年,王琴钟被任命国盛民俗博物馆馆长,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博物馆建设初期,为了给3000多件展品拍照存档,她和同事经常加班加点。在展品整理过程中,有时为弄清一件展品,她反复查阅资料、核对展品信息,并不厌其烦地向古玩市场相关专业人士,省、国家级相关专家请教,确保每一件展品的资料卡信息都准确清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现博物馆被列为国家2A级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10余万人。
2015年5月,公司鉴于她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她兼任漫园景区总经理。在漫园前期运营过程中,在她的创意和带领下,通过举办旗袍秀会、陶艺工坊、国学讲堂和美食节等活动。结合当下新媒体时代,王琴钟创办了漫园的公众号,及时发布漫园活动动态,同时在旅游网络平台上投放漫园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提高了漫园的知名度。运营两年中给公司带来了200万元的营业收入。
工作之余献身公益
在工作之余,每逢节假日期间,王琴钟还不忘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关爱孤寡老人、助残扶弱、给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每年的传统节日,她都会去看望养老院的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些物资与温暖。
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学习钻研,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在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王琴钟也成就了自己,十几年来,她一直在不懈地学习,“如果自身想要成长,那么在每个阶段都要学习,不能停滞不前。”
从农村走出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踏实地走上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王琴钟觉得,自己就是农民工的代表。
新闻推荐
日前,在义安区天门镇双龙村,铜陵爱尔眼科医院医生正在给前来的村民进行白内障筛查。据了解,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更多的眼病患者提供救助,天门镇邀请铜陵爱尔眼科医院专业医务人...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