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胜明(市义安区董店中学教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脑的记忆力有限,能够“过目不忘”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这个时候,做好笔记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记不仅可以及时记录信息,帮助大脑回忆,还可以通过有条理地构建笔记模块,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接收大量新的信息,做好笔记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巩固好已学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做好笔记呢?
加强课前预习,掌握课本脉络。课前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晦涩难懂的和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便于在听课时做好批注笔记。同时,预习后,我们对于知识的分布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老师上课过程中可以跟随老师的节拍,在相应的位置上做好笔记,节约时间听老师讲课。
学会倾听,加强课堂理解。做笔记不是老师说一句你记一句,我们要学会倾听,只有在听懂的前提下做好笔记,复习时你才知道当初你做的笔记的含义。老师在课堂上,遇到重点、难点问题时,会主动给学生留时间做笔记,所以此时不必着急记笔记,听完了老师的讲解再记,才是正确的记笔记顺序。
准备好两个笔记本,一本草稿、一本笔记。遇到有些学科没有相应的课本,或者课本上不方便做笔记的时候,可以准备两种课堂笔记本,一本是草稿本,一本是笔记本。重要的知识点可以用工整、清晰、详细的记录记在笔记本上,必要时可以自己动手画图,加强理解。在课堂互动环节,需要完成老师课上出的题目时,可以用草稿本进行演练。这个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不要刻意保持草稿本的工整程度,只要能跟上老师的课堂进度即可。
准备一个本子,当成错题集。错题集,顾名思义,就是记录平时考试或写作业过程中做错的题目,把所做错的典型题目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加强理解,避免重复犯错。错题是需要我们课后反复练习的,所以错题集翻阅的频率越高,就越能起到不犯同样错误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谈谈做笔记时,需要避开哪些误区。
照搬照抄老师的内容。我们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误区是照搬照抄老师的板书。其实,笔记并不是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比如,课本上很明显的知识点就不用照搬到笔记本上。如果笔记过于繁冗,我们后续复习时,便不容易找到重点。
笔记没有统一格式,天马行空。很多同学在记笔记的时候想写在哪就写在哪,没有惯用的格式,课后要找当初做的笔记时,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要找的知识点在哪。所以老师建议各位同学要私人订制一套自己的笔记格式,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做好相应的规划,让笔记看起来条理分明,以便于日后复习。
密密麻麻全是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科书密密麻麻全是字,没有图,还能调动起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吗?全是文字的笔记,除了不利于调动我们的热情,还不利于我们课后回忆复习。
只记录中心思想,不记录例证。很多同学在做笔记时,只用简洁的几句话记录中心思想,忽视了例证和解释性文字。我们看笔记回忆知识点时,一句简单的中心思想是不容易引发我们的记忆的。而一个例子,或是解释性的文字,往往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有效回忆。
最后,老师需要指出的是,做好的笔记一定要派上用场。对于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来说,记笔记之后,看笔记的次数比较少,笔记的利用率不高。那么你辛辛苦苦记的笔记,就失去其本该有的作用了。所以,一定要时时把笔记本拿出来,通过课后浏览笔记实现巩固知识、高效学习的目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方盼亮张丽)12月24日,在义安区组织召开的义安区血防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评估会上,由省卫计委地病处、省血防所组织的考核评估组通报了考核情况,认为义安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12月20日至24日...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