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方飞
撰写16份建议议案,“三农”贯穿始终;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督促生产者强化生产环节管理;不辞辛苦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推广……5年来,市人大代表、义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栽培站站长彭玉菊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合格人大代表的情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作为人大代表,以我的履职经历来看,就是要重点考虑民生问题,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向上反映。”彭玉菊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彭玉菊首先关注的就是秸秆综合利用。“在国家推行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每年主要农作物的秸秆70-80%在机械化收割时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但是有一个问题,带病秸秆还田造成病源越来越多,随之造成化学农药滥用,严重影响到粮食安全。”为此,彭玉菊提出了《关于解决带病秸秆还田问题的建议》,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此项建议,义安区(原铜陵县)随后被列为“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秸秆综合利用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此外,彭玉菊还关注菜篮子工程,提出了《关于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菜农补贴的建议》;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检疫,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与认证》等建议;关注居民养老问题,提出了《关于提高城镇居民养老金的建议》;关注生态修复,提出《关于解决生态修复各部门综合治理问题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政府的积极落实和办理。
在做好代表工作的同时,彭玉菊始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认真做好为“三农”服务工作:2009年至2017年主持完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的“国家冬油菜新品种试验”和实施完成“现代农作物种子发展项目”;2012年至2014年参与实施了原铜陵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年实施面积10万亩,平均单产由2010年的520公斤提高到580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7200万元;2012年至2015年参与实施农业部《粮油万亩高产创建》项目,累计增加稻谷4320万公斤、增效10368万元,累计增加菜籽120万公斤、增效576万元;2016年至2017年参与完成义安区专用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2012年至2017年主持完成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农户节本增效2000多万元。
多年来,彭玉菊收获了一系列荣誉:2010年4月被评为省农作物品种试验先进个人;2014年8月被市总工会授予“铜陵市农民满意农技员”称号;2014年12月被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铜陵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6年、2017年连续被省农技推广总站授予“全省农作物苗情监测工作优秀工作者”称号;2017年4月被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卫东实习生夏蕴初)1月12日下午,黄梅戏《严凤英在大通》在义安区文化馆进行排演,并举行专题研讨会,接受专家们的评赏,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早日与广大戏迷见面。据了解,黄梅戏以其动人婉转的...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