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钟昕记者马卫东)“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重拾面对未来、回归社会的信心。今后,我会继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真诚回报社会。”2月27日,面对上门走访的社区工作人员,义安区五松镇观湖社区矫正人员林某感触地说道。
据了解,现年24岁的林某是观湖社区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因上班途中遭遇商贩强卖而发生口角,继而发展成打架斗殴行为,并因随身携带管制刀具而被起诉,受到法律的制裁,强制执行社区矫正3年,这让年轻的他后悔不已,对未来也感到迷茫。观湖社区得知李某的情况后,经常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上门走访,了解其思想动态,激励其自律、自信、自强,重新走好人生路,鼓励其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林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自觉接受社会改造和社区监管,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劝导、禁放宣传、义务劳动等活动。同时,林某还利用自己在电脑方面的专长,义务为大家修理电脑。
据了解,社区矫正是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通过在社区和相关社会团体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使矫正对象在不脱离社会、不脱离生活的情况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一直以来,观湖社区注重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管理,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改造重新回归社会,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有效地开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杰盛向锋)捡钱包或证件,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然而,一下捡到三头牛却是鲜有耳闻。可是,前几天,义安区天门镇居民李某就捡到了三头水牛。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最终这三头水牛回到了主人身边...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