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江滨村,有位102岁的老人叫史美娇,如今已有25个子孙后代五世同堂的她,是邻里亲朋人人称羡的福星老人,而她的74岁儿子盛庆和,在老伴去世后,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料高龄母亲的感人故事,也成了五松镇一段佳话。
七旬孝子的细心
盛庆和与老母亲住在五松镇江滨村福瑞嘉园小区。走进盛庆和家中,宽敞明亮的屋子,地面没有铺设瓷砖,但干净、舒适。盛庆和的儿子盛寿林指着水泥地面说:“父亲很细心,考虑到地板瓷砖容易湿滑,尤其是到了梅雨季节,担心奶奶年岁已高会不慎摔倒。 ”
眼前的百岁老人史美娇,精神矍铄,老人头发花白,却收拾得干净利落。见到笔者一行的到来,老人露出慈祥的笑容,伸出手打着招呼。“早起早睡,吃得恰到好处,偶尔锻炼身体。 ”在谈及母亲的长寿秘诀时,盛庆和说。而孙子盛寿林则悄悄告诉笔者,奶奶这些长寿“秘诀”看似简单,背后却付出了父亲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笔者了解到,盛庆和确实是个孝子,为能让母亲每天能及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他总会先于母亲起来。母亲清晨5时起床,他就得4时左右起来,先烧好开水,然后开始煮稀饭。待母亲起床后,他便打好洗脸水送上,并在第一时间为母亲泡好茶,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盛寿林说,奶奶吃早餐时,父亲默默地干家务,每天出门买菜前,还会询问奶奶想吃什么菜,然后根据奶奶要求的“餐单”,在菜市场上购买一些新鲜的菜肴。
陪着母亲锻炼身体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年过百岁的史美娇年岁大了,不大适应上楼下楼锻炼身体,盛庆和就陪着老母亲在家中锻炼。有时母亲希望下楼走走看看,他便会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活,搀扶母亲一步一步下楼。“父亲总是不愿麻烦我们,所以经常是独自一人搀扶奶奶出门。我家住在五楼,对于一个七十多岁老人来说,上下五楼一趟并不容易,更何况他还要搀扶着比他年纪更大的奶奶。 ”盛寿林很感动地对笔者说。
孝亲敬老育出好家风
“积谷防饥,养子防老。 ”史美娇老人一生养育了两个子女,盛庆和是老大,还有个女儿。由于女儿的身体也不大好,因此多年来,盛庆和独自承担起照料母亲的重责。
“我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然后母亲又在我的身边慢慢变老,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断的。 ”盛庆和说。盛寿林对笔者说,30多年前,他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只有40来岁,一些亲朋好友曾劝说父亲再娶,却被父亲拒绝了。盛庆和真诚地对笔者说:“当时孩子们都还小,我要照顾他们,况且家里还有个七旬老母亲,更是我脱不开的责任,谁嫁给我,就是‘嫁\’了一个沉的重担子,我不想拖累他人,更不想委屈家人。 ”从那时起,盛庆和肩负起在外挣钱供养一大人的重担,而母亲则帮他在家照顾孩子们、料理家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子二人带着孩子们相依为命30余载。 “后来,母亲年纪逐渐大了,我就让她歇歇,里里外外我就一把抓。 ”盛庆和说,好在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日子也越过越富足,他也基本上没啥负担了。在谈及心愿时,他看着身旁的百岁老母亲对笔者说:“家有百岁老人是我的幸福。现在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老母亲身体健康,能让我再多陪她几年。 ”
“百善孝为先”。在盛庆和孝亲敬老美德的影响下,儿孙们对老人都非常孝顺。这真是:七旬孝子尽孝心,传承美德育家风。陪伴老母逾百岁,五世同堂福盈门。
詹敬鹏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锐马卫东)“‘两癌\’和生殖健康筛查进农村,既省时又省钱,让我们不进大医院就能享受免费检查,而且还有免费早餐提供,真是太贴心了。”4月17日上午,义安区西联镇钟仓村和山东村的83名适龄妇女...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