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专家在田间测产、指导种植户做田管。
本报讯(记者方盼亮文/图)“你这田块的小麦病害高发是因为长期连作,后期一定要注意调整种植结构。”4月20日,在义安区老洲乡的一块麦地里,农技专家彭玉菊向深受小麦病害困扰的种植大户梅东说道。连日来,义安区农技推广中心的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小麦病害,现场教授种植户科学种植方法。
梅东是老洲乡和平村的小麦种植大户,眼见着别人家的小麦翠绿一片,自己田间的麦苗却大片枯瘦,黄斑点点,这让他很是着急。“今年种植了1200多亩的小麦,其中有700亩长势不佳,幸亏农技专家的及时指导帮助,使病害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梅东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小麦有两个品种,其中的700亩因品种问题,病害较为严重,前期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针对小麦赤霉病添加了药剂,进行了防治,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相比另一个品种,长势依然不是很好。
“你这小麦不仅有赤霉病,还有叶枯病,除了品种,主要还是种植结构的问题。”义安区农技推广中心作物栽培站站长彭玉菊一边手拿卷尺在田间测产,一边告诉梅东,“一般的田块3年就要调整一次种植结构,像这种连作了七八年的田块,病害就容易高发,建议你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不要一直用小麦加大豆的模式,可以采取小麦加大豆、玉米、油菜或休闲的种植模式,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朝着绿色种植方向发展。”
得知农技专家下乡指导,老洲乡的其他种植大户也纷纷前来现场“取经”,翟勇便是其中一位。农家专家在他的引领下来到位于太阳岛的麦地里,现场查看后告诉他,目前他的麦苗长势总体良好,但由于太阳岛属于沙地,后期需要做好田间开沟和保水工作,追肥也要做到“少吃多餐”。“虽然自己也觉得今年的小麦种得还不错,但还是有点担心,经过专家的指导后,心里踏实多了。”翟勇说道。
“小麦赤霉病是我区生产上的重大流行性病害,根据调查预测,今年的小麦赤霉病在我区将呈偏重至大发生趋势。目前早播小麦已经进入灌浆期,中晚播种的也已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义安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朱红军告诉记者,小麦赤霉病病菌是在小麦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收获前成灾,一旦错过防治适期,侵染显症后将无药可治,不仅会导致减产,还会影响小麦的生产、质量安全和种植效益。为此,该中心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同时,积极组织农技专家分赴各乡镇对种植大户进行一对一的零距离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一块田间地头。
对于目前的小麦病害防治,朱红军建议广大种植户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合理选药、科学施药,一喷多防,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根据病害情预报,兼顾条锈病、叶枯病、蚜虫等病虫及早衰、干热风的防控,采用药、肥、生理调节剂混用,一喷多防,为实现今年小麦的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莉)4月20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昌红梅率队前往义安区,督查长江铜陵段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昌红梅一行先后前往天门镇金塔村老水泥厂(一般固废堆放点)、西联...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