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盼亮)“以前的河道里常常会看到一些塑料袋、瓶子什么的漂在水面,水也比较脏,现在每天都有人清理,水清了不少,除了几片树叶,水面上基本上看不到垃圾,用水时心情都好多了。”日前,说起河道整治带来的变化,义安区老洲乡成德村村民潘大妈高兴地说。自去年6月份以来,老洲乡全面推行“河长制”,着力恢复和提高河道综合功能,构建亲水宜居环境,经过一年的努力,老洲乡各河道的水更清了,岸更绿了,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当天上午,记者在老洲乡各条“河长制”河道看到,各河道水面几乎没有垃圾漂浮,河道两岸绿草茵茵,花团锦簇,蝴蝶翩飞其间,上空鸟鸣阵阵。而拆除后的沿江船厂处更是栽种上了上万棵杨树苗,排列有序,犹如卫士般笔直挺立。
当记者来到老洲乡中心村的合作圩干沟堤道时,正遇上河道管护员李少文,他正拿刀割高秆杂草,身旁还放着下水裤、铁丝、钢丝钳等工具。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心村合作圩干沟的管护员,他每天负责清理河道内的杂草、水生植物以及水面漂浮物等工作,以保证河道顺畅和水面清洁。
“自从推行‘河长制\’后,河道干净了,流水也顺畅了,就是下大雨,也不用太担心河道堵塞把庄稼淹了。”中心村种植户许海告诉记者,往年河道常会被一些垃圾和水草等堵塞,前年汛期时,就因排水不畅,他种植的大豆玉米整片被淹,损失严重,“河道整治不仅让居住环境变得更美,也让我们这些种植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在每条河道旁都设置了‘河长\’公示牌,确定河段范围、工作职责、河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乡村两级对河道管护工作实行月督查、季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管护经费挂钩,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对连续三次考评为优秀的村给予额外奖励。同时,每条河道的管护员由村落实并签订管护合同,对全年4个季度考核分值均在90分以上的管护员给予额外奖励,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管护员将终止合同。”老洲乡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潘平泽告诉记者。
据了解,老洲乡四面环水,属独立江心洲,有三大圩口,境内目前设有“河长制”河道8条,由乡长任河长,联系村负责人任副河长。自“河长制”推行以来,该乡大力进行开展环岛整治,拆除搬迁沿江船厂,全力推行“清水工程”,并与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推行“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制度,全面进行水面清洁,消除沿河违章建筑,河道水质、环境面貌等都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我们将着力将‘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继续加大对河道、沟渠、水塘的清淤力度,持续开展环岛整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残留,减少对河道的化学污染,突出农村污水治理,并加大‘清水工程\’实施力度,严格落实考核考评,实现集中整治、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将老洲建设成水清、岸绿、洲美的新老洲。”潘平泽表示。
新闻推荐
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向老师献花。同学们在毕业典礼上唱起的毕业歌。日前,义安区实验小学六年级同学在毕业典礼上唱起他们...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