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琳
农村电影放映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能很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2013年起,山东省试点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每村每月放一场公益电影。2017年全省农村累计放映电影83万余场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这83万多场次放映中,有2.3万场次给予作废处理。记者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了解到,作废的放映场次,都是不符合放映标准的,放映队伍将无法拿到每场200-230元的政府专项资金补贴。
“放映设备上安装了监管模块,银幕挂得是否符合标准、周边是不是有群众观看、播放影片是否完整,都会实时拍照传到山东省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服务监管平台。”安丘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任克胜说,这些考核标准的特点就是实时、严格,放映过程中马虎不得,否则不仅拿不到补贴,成本也白出了。
过去,农村电影放映存在“虚假场次”“放空场”以及放映质量不达标、影片老旧等突出问题。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电影处颜东升介绍,为此,山东省制定出台《农村电影标准化放映实施管理办法》,从农村电影院线公司、管理服务站、放映人员、放映设备、放映节目、映前宣传、现场操作等7个方面,对标准化放映进行界定。按照管理办法,在放映结束后48小时之内,对放映情况打分。每场放映,考评成绩低于80分的,按作废处理;考评成绩80分以上的,分数高低作为先进放映员、先进放映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在有些地方,观众上座率也被纳入考核与绩效挂钩,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在邹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推出了点播制度,根据每个村的人员结构,满足个性化需求,以求提高上座率,覆盖更多农村群众。
据了解,山东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近年来领先全国,放映标准成为全国模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国胜郑颖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潍坊“两会”期间,引起人大代表、政协...
安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