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2月2日晚,原创历史话剧《甲午祭》将在潍坊大剧院上演。这部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历史话剧,包揽了中国话剧界所有重大奖项,目前已演出七百余场,久演不衰,被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
这一次,《立秋》的编剧之一卫中与山西省话剧院再续前缘,为剧院创作了历史题材恢弘大作——话剧《甲午祭》。
话剧《甲午祭》除了引子和尾声,一共分十七场戏。历史背景宏大复杂、故事情节明晰有序、角色塑造具体鲜活、现场演出精彩震撼:日本为了脱亚入欧,天皇与军方甚至百姓都同仇敌忾,呼吁突破岛链,冲出太平洋;而大清朝廷中弥漫着政权垂死的欢乐,慈禧视日本为一蕞尔小邦,日本海军的崛起只不过是浪人的骚扰;她痴迷戏曲,不顾户部财资空缺,顽强而执着地建设着庆祝六十大寿的颐和园;光绪在慈禧的垂帘听政中只能发出困兽犹斗的哀叹“我当家,她做主”;李鸿章为北洋水师的壮大,不惜耄耋之年跪求慈禧争取经费;而日军突袭北洋水师之时,又惊慌失措为保存实力而退守军港,不料却被日军全歼。最终李鸿章率团赴日本谈判,无奈地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耻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民主国家进程的最低谷,也是一个出发点。甲午祭是中国在此后一百年奋斗牺牲的起点,是中国人戮力同心摆脱那个时代和落后现状的振聋发聩的警钟。话剧《甲午祭》再说甲午海战,走进历史深处,回应现实关切,倾听未来呼唤;激发观众勿忘国耻、矢志强国的沸腾热血,引发观众理性判断、冷静思考的时代担当;促进和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史为鉴,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部2小时的话剧《甲午祭》将带观众穿越回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到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浓缩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过程,用戏剧化的方式表达今人对那个时代的看法和认识。
(记者付东升)
新闻推荐
探索服装的秘密 ——潍坊日报坊子区龙泉实验学校小记者走进耶莉娅集团
图为潍坊日报小记者采访耶莉娅集团总裁、山东耶莉娅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文和,并了解服装发展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本报记者赵金凤通讯员章中华刘丽萍11月8日上午,坊子区龙泉实验学校...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