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街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是一座现代化新城。通讯员李超摄
□潍报全媒体记者石莹
潍安路穿城而过,两侧现代化建筑林立,口袋公园四季有景,产业新高地聚集“吸金”效应,常住人口从五年前的两三万人,增长到现在11.5万人——昭示着这里已是一座现代化新城。
从村到城的转变,高新区清池街道仅仅用了5年时间。
“十三五”以前,清池街道还是典型的农村模样:辖区内没有高楼,没有成方连片的大厂区、大企业,大部分村民收入来自种大田、家具作坊。
“村”变“城”不是消灭农村。清池街道不断探索城区周边的农村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定位,尤其是近年来,清池街道以拆迁净地腾出发展空间,以管理向服务转型进行城市管理,在普惠民生上久久为功,为新型城镇化这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一种极具辨识度的解法。
从旧村到新城
“过去,我们这里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普通砖瓦房,虽然离城区近,可并没有城区的样子。”王家侯孟社区党支部书记韩洪江介绍。而今,这个社区已聚集了包括潍柴配套产业园在内的众多大企业。
只有39平方公里的清池街道资源禀赋并不出色,在这样的空间里,无论如何腾挪,都不能说宽裕。如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发展中的资源要素瓶颈问题,破解土地的制约?
“跳出清池发展清池”,腾出发展空间,引来“金凤凰”,换来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增长方式,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清池街道全体干部拿出与企业家、施工方赛跑的精神,全员上阵围绕重点项目转,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
今年街道创新提出“三三三”工作法,“项目有专班、立项即督查”“一周双调度”“验收销号”三项工作机制,着力突破“手续办理慢、群众诉求多、街道人手少”三类突出问题,实施“以考核催干劲、以先进促后进、以假期换时间”三项保障措施,认真锤炼啃骨拔钉新作风,提速项目落地投产,一个月时间全面完成了高一路道路工程等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民事清障工作,完成数量居高新区各街道(发展区)首位。
拆迁净地,拆出了清池发展底气,也拓出了未来机遇与空间。
在过去的旧厂房和农田上,国际视野、国内领先的一批批大项目拔地而起,新加坡华德集团在潍坊高新区签下了总投资133亿元的两大项目,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华丰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等集中开工……棚改拆迁为高新区腾空土地2000余公顷,为重大项目建设腾出了空间,有力推动潍柴、歌尔、盛瑞等骨干企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我们以拆迁清表和棚户区改造为总抓手,统筹推进项目包靠、服务企业、产业发展、城市提升等各项工作,找准了突破担当的‘关键点’,抓住了加快发展的‘牛鼻子’,打出了干事创业的‘组合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街道党委书记牟海滨说。
从高跟鞋到平底鞋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清池街道,不仅辖区的“颜值”焕然一新,其城市管理内涵也不断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自高新区城市管理职能下放以来,清池街道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转型这一总目标,构筑街道党委、城市社区党委、村改社区党支部以及楼栋党小组“四级网格”;创新成立全市首个街道层面的物业服务联合党委,并在12个城市社区党委下分别成立物业服务联合党支部;通过“党建+城管”,丰富社区治理内涵,成立包括社区、城管、物业工作人员在内的12支社区城市管理队伍每天3次常态化巡逻检查。
“街道女同志多,但是穿高跟鞋的不多,穿平底鞋的多。”街道干部刘霞笑着介绍:“所有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完成从机关干部到社区网格员的转身。”“从高跟鞋到平底鞋”的转变,让城市管理工作更加接地气、贴民生。
在永春社区,怡和第一城商业园区的沿街门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过去屡禁不止,如今却整齐有序,“关键是理念的转变,我们实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变管理为服务。”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高峰介绍。
清池街道严格实行城市管理“721管理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将辖区每一条街巷、每一栋建筑、每一处门店、每一个集市都纳入管理之中,确保全覆盖、无缝隙,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干部用心用情,居民也树起了“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自觉遵守市民规范和社会公德,“品质清池”成为街道干部群众自觉维护的金字招牌。
从不管用的空调
到用不上的棉被
“还住平房时冬天空调得开一整天,电费高不说,还不管用。现在上了楼,屋里暖和得睡觉都不用盖棉被,一条厚毛毯就能过冬。”12月1日,在张营社区,居民李蔡凤告诉记者。
张营社区张营花园小区是八个旧村居的居民集中安置小区,有居民933户。10月底,张营社区党委联合物业、泰和热力供暖有限公司及各村居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小区换热站查看机器试运行情况,并对前期供暖管道打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解决。
冬季供热是一个点,折射出清池街道温暖的民生底色。
与此同时,为破解社会物业服务企业不愿进棚改安置小区这一难题,张营社区积极推进实施有清池特色的集中居住区“红色物业”工程,成功引入社会物业企业入驻小区,社区党委帮助物业企业收取物业费,物业公司降低收费标准至每平方米0.2元。社区党委“党建+物业”的做法,让辖区居民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高标准物业服务。
搬迁上楼不种地,也有来自土地的收入。在辖区胶济铁路沿线,一个别具特色的“都市农场”样板蓬勃发展。“这块地因为离铁路太近很多事情都受限制,但是看着地荒废了又很心疼,于是社区‘两委’和老少爷们一合计,在街道支持下成立村集体合作社。”社区党支部申请“强村贷”200万元,成立潍坊王家油坊二社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铁路沿线闲置土地建设了“都市农场”,开起2家果蔬直营店,每年能为集体增收100多万元,居民出了家门口就能务工赚钱,还有分红。
“我们不仅致力于让百姓住得好,还要让百姓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梁松港介绍,“今年街道把‘文化惠民’作为重要工程,建成一批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为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年轻人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到大企业就业的机会,基础教育不断完善,就医更加方便……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清池街道从细处抓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久久为功,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到实实在在的百姓生活中。
新闻推荐
记者|金淼编辑|许悦12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潍坊普云惠医药有限公司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案。这是国...
潍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潍坊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