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曌琼 许瑶整理
吃腊八面
在陕西关中地区俗话常说:“今儿七明儿八,吃了腊八过年‘恰\’”。所以过年也就是从腊八这一天基本上算开始了。由于在旱塬地带,北方关中地区很少产大米。所以腊八这天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腊月初七的晚上,就要提前泡好黄豆、绿豆、黑豆、豇豆、花生等凑够八种豆子。到腊月初八早晨擀好一大案子面,切成旗花面片,用猪肉、豆腐、白萝卜、红萝卜、木耳、黄花菜…做成臊子。然后烧水把前天晚上泡好的八种豆子煮熟,再把面条下进去,面条煮的差不多了再把做好的蔬菜臊子倒进锅里,调好调料,全家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面,这样就算过了腊八节了。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在关中地区称“祭灶节”。民间信仰俗称为“送神”,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故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
蒸馍
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礼馍是用小麦粉做成,麦子的麦和血脉的脉是一个音,在关中地区被称之为一麦(脉)相承!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因为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看社火
关中社火是陕西关中地区群众喜爱的一种群体性民间舞蹈,包括背芯子、高跷、狮子、龙灯舞、竹马、旱船等舞蹈形式,多逢春节或喜庆时日演出。每次装扮演员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在雄壮有力的锣鼓声中,沿门过街,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背芯子”是中国民间社火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背杆用特制的铁架子绑在背者身上,上端站有四五岁的儿童,按照故事内容扮成不同的人物形象。背者加上上端儿童高达三米多,随着鼓点踏着碎步进行表演,具有高、悬、巧的艺术特色,深受广大劳动人民欢迎。陕西省合阳县赤南村的背杆在渭北黄土高原十分出名。
正月十六碰灯笼
正月十六夜是虚岁在十三岁以下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风俗讲究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那些剩余的灯笼,娃娃们必须一一点出来,彼此互相碰,看谁先把谁的碰着了。碰着了,起火了,大家一阵哈哈笑,然后点上好的灯笼,接着再碰,直到碰完所有的灯笼。这样的一个夜晚,其实是娃娃们最后的狂欢。
新闻推荐
本报讯(乔晓光寇彦龙)合阳县新池镇对新当选村支书实行试用制度,给村支书以压力,给村党支部工作带来活力。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试用期为三个月,在试用期内要完成镇党委下达的三会建立、美丽乡村建设、...
合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