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笔民生支出,让人切身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一项项民生工程启动,让百姓看到了希望;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获得广大市民对政府的信赖和支持……渭南市委市政府把民之所盼、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加大民生兜底政策向普惠、基本和弱势群体倾斜力度。
2016年,渭南市在全年工作规划中,强化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认真落实民生投入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的要求,加快弥补民生短板,做好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工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进群众福祉。持续深入推进全民社会保障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制定和实施好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月25日,渭南市人民政府市长李明远在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十三五”期间,渭南市民生改善将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两个80%”兜底 不断增进群众福祉
今年元旦,刚给儿子举办完婚的搬迁安置户刘师傅,终于了结了一桩心事。他将这个功劳归结于渭南市政府的棚户区改造安置,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渭南的老城区改造,政府给我们家提供了保障房,靠我这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一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2015年,渭南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完成286.7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59%,民生财政格局初步彰显。其中,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集资金,全面落实扩面提标等重点社保政策,投入2.1亿元,保障了全市75万城乡居民养老金按时发放;财政投入16.66亿元,重点支持了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
2016年,渭南将继续加大棚户区拆迁改造资金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实施步伐。把棚改与房地产去库存紧密结合,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力争全年实施棚改1.8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35万户。让群众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改革红利,使改革拥有了从上到下的强大向心力,不负众望,深得民心。
同时,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促进充分就业,整合各类就业创业资源,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口、农民工和失业工人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80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行“五保合一”,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统筹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81所、标准化学校150所,推进“千校达标”工程和“九项示范校”创建,力促澄城、蒲城、大荔通过“双高双普”省级验收。
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 积极实施“健康城市”工程
2015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地、市一级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动员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5.2万人的126.6%;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45%以下,低于全省控制目标0.55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共接收高校毕业生14468人,实现就业13768人,就业率95.16%。为273名创业大学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76万元。
在新的一年里,渭南市将抓紧特色小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鼓励农民工举家进城购房落户,全面兑现就业、教育、医疗、保险、救助等均等化服务政策,年内转移农业人口23.6万人,全市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8.2%。同时,扎实做好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尽快制定逐年逐级脱贫攻坚方案,确保今年21万人脱贫、230个村退出贫困村。
2016年,渭南加快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健康城市”建设工程,推进县镇村医疗一体化。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轨,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统筹推进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政府购买服务。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优抚安置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统筹推进抚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努力推动消费快速增长,是渭南市民生工程新的增长极。2016年,该市将精心办好第26届中国厨师节,加快特色美食街区建设,推动餐饮业提档升级。加快健康养生、体育休闲、家政养老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拓展假日经济、文化休闲等热点消费,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重点服务产业标准体系的制定和推广,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品质化发展。力争年内新增限上贸易企业7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0亿元。
“十三五”规划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十二五”期间,渭南市“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达到814.7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899所、幼儿园344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启动实施,城镇基本医疗覆盖面和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9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3%和16.7%。建成各类保障房21.4万多套,完成投资290.8亿元。37万城乡低保人口应保尽保,51万人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1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解决,2.58万户低收入家庭住进了保障房。
“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概括说。“十三五”期间,渭南市民生改善将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0%。渭南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经济增长、人口布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加协调,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16年,渭南市委市政府将持续深入推进全民社会保障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制定和实施好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杨立赵坤
新闻推荐
本报渭南讯(时鹏白妮记者任瑞)日前,记者从华州区政府获悉,该区今年着力实施十件惠民实事,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谋福祉。这十件惠民实事分别为:城乡居民饮水质量达标,即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