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繁昌新闻 > 正文

文化遗产 民族记忆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6-08 10:54   https://www.yybnet.net/

6月9日是我国第2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第13个文化遗产日。以“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将给大众带来哪些知识点——

本报记者 晋文婧 张理想

6月9日,故宫明中都皇故城考古工作站将在凤阳揭牌。故宫博物院与一个省份合作开展城址类考古,尚属首次。在建筑史学研究者看来,一座中都城,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不但为明南京、而且为中国都城杰出的集大成作品——北京城提供了建设蓝本和实践经验。如此重要的历史价值,既值得继续研究,也必将赢得八方瞩目。就故城而言,明南京城、明清北京城对凤阳明中都故城是一种传承;就文化遗产而言,则需要业内充分运用新方式新手段,引导民众更广泛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进而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

追忆故城遗韵

仲夏,暑意渐浓,明中都皇故城内外,种植着各种林木,海棠、紫薇、樱花、牡丹、芍药、月季,郁郁葱葱。去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这是安徽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在自己家乡营建的都城,中都城以外城、禁垣、皇城三道城墙呈套方格局围合,皇城为其内城,周长3.68公里,近方形,4门,城墙四角有角楼。现尚存午门台基,西华门台基和1138米长的城墙。中都城中轴线上空间序列清晰,充分体现了宫阙建筑的尊严和雄伟气魄。明皇陵是明代最早建置的帝陵,其石刻均系整块石料琢成,质地坚硬,明皇陵石像生共32对,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据专家介绍,1961年,明中都皇故城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5月,由安徽省政府批准公布,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保护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2012年,凤阳明中都皇故城被正式列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预备名单。 2013年,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入选国家“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项目库名单,规划总面积5730亩。同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遗址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经过4年的建设,去年12月正式挂牌。

探源文明火花

凤阳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是在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之后。

专家介绍,一般而言,大遗址是指面积大、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价值突出,对研究古代社会有重要意义的遗址。主要包括反映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或遗址群。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史迹主体。其中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安徽省遗址类(含墓葬)国保单位有41处、省保150多处,在国家文物局2016年公布的 《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项目库中,安徽省有7处入选,分别是:凌家滩遗址、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寿春城遗址、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繁昌窑遗址、蚌埠双墩遗址(含蚌埠双墩春秋墓)、大运河(安徽段)。另外安徽省还有繁昌人字洞、和县猿人、东至华龙洞、怀宁孙家城、蒙城尉迟寺、蚌埠禹会村、潜山薛家岗、皖南土墩墓群、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濉溪临涣城址等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大型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及史学、考古学研究等方面上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源泉。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是诞生在此基石之上。国家文物局于2010年、2013年、2017年分三批公布了立项和挂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103处,安徽省有5处入选,分别是凌家滩、明中都皇故城、寿春城、双墩、禹会村。

共享精神家园

数据显示,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自2013年年底立项以来,建设与开放同步进行,现已完成凌家滩环境治理一期和防洪一期工程,建成文明探源展馆和研学旅行基地。目前已接纳研学游客50万人次,其中有大量青少年。

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的考古遗址公园,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因此,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方面是保护文物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文化遗产面向社区、面向旅游,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它承载了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同时也改变了单就文物本体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观念。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对遗址保护的工作力度,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凌家滩遗址及裕溪河流域调查发掘”“皖南早期铜冶金的技术与社会”“安徽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研究”等国家和省级课题。2012年以来,举办了“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凌家滩文化论坛”“繁昌窑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萧县欧盘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会暨萧窑学术研讨会”等学术论坛和会议。先后出版《钟离君柏墓》《杭埠河中游区域系统调查报告》《天长三角圩墓地》《宿州芦城孜遗址》《马鞍山五担岗》《明中都皇故城字砖》《柳孜运河遗址二次考古发掘报告》等学术专著或考古发掘报告。

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现场,与静态遗迹相互映衬的总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活跃身影。如果说考古遗址公园是一本厚厚的承载文明史的百科全书,那么非遗传承人则更像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轻骑兵。目前,安徽省已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72项,省级非遗项目478项。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9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6人。相关人士介绍,本着以人为本,见物见人的原则,通过建立传承人档案、搭建传承平台、补贴传习活动、提供政策保障、拓展传习渠道、扩大宣传影响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活态传承成效显著。近年来,省文化厅实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开展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上海艺传学院、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等十多所院校推荐50余名非遗传承人参与研修培训。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通过大遗址向世界展示,也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步履向世界传达。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健全名录 分类保护

目前,全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遗名录项目 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72项,省级非遗项目478项

抢救式保护、博物馆保护、生产性保护、宣传性保护、教育式保护等方式,构成安徽省非遗的科学保护方法体系

活态传承 见物见人

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9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76人

基地带动 校园传承

安徽省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

3个,国家级非遗

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

全省“非遗进校园”活动共进入572所学校,包含大、中、小、幼和特教、职业技术学校

新闻推荐

合巢马城际铁路项目有新进展 正深化研究过江通道

本报综合消息今年初,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林斐委员提出建议“加快推进安徽省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记者5月27日获悉,庐铜...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遗产 民族记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