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杉木”是一棵寿星巨杉,生长在繁昌县峨山镇东岛行政村前二村民组的虎形山上。几百年来,虽然它的树冠因不明原因被毁,仍高达20米,树围2.8米,由于周围树木旺盛,不到近处根本看不到这棵大树的“真容”,只有在远处树缝中看到树干的上半部分。
说起“倒杉木”,有两个不寻常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天官李万化去世,请风水先生看墓地,在定墓向时,风水先生随手拿一根杉木梢插在选定的坟地里作为墓桩。由于杉木桩是顺手插上的,木桩成活后枝叶下垂,被人们称之为“倒杉木”。
另一个传说更神奇,当地一农民上山砍柴返回,身挑柴担至山坡处休息。这位受尽封建官僚地主压迫的贫苦人,正为一日三餐发愁,不然听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兵过来了。“闯王来了不纳粮、跟着闯王闹革命”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地把挑柴用的杉木穿担(山区百姓用来挑柴的两头尖木棒)用力往地上一戳,便随农民军攻打明王朝去了。后来杉木穿担成活,人们才发现该树枝叶下垂,原来是“穿担”插倒了,因而得名“倒杉木”。
传说归传说,几百年来,“倒杉木”能得以保存下来确实不容易。在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人们出于对李天官的敬仰,该树所在的东岛村又被人们称之为“东岛李”,以李姓居民为主,对“倒杉木”加以保护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再者农民跟随李闯王闹革命,对“倒杉木”加以保护。
上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东岛村重新划定村民的自留山和村民小组的责任山时,虽然虎形山划给了前二村民组,但这棵树没有划定给哪个村民组,作为东岛村的集体财产,至今一直没有变动过。
繁昌县林业技术人员指出,杉木能长成这么大,不用讲在繁昌,就是在安徽也不多见。这说明芜湖的气候和土壤是适应杉木生长的,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目前大的杉木已少见。至于这棵杉木长成如今的样子,估计树梢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定是被大风、雪击所毁,或者是该树本身枯梢后断下来,形成枝叶下垂,形似树长倒过来的样子。
新闻推荐
问世间,“钱”为何物? 今天,讲讲两台“ ” 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印钞机上来的。但有谁知道两千多年前的印钞机是个啥模样吗?在芜湖市繁昌县博物馆里就珍藏有两台这样
废品收购站偶遇“印钞机”1982年2月的一天,繁昌县文物所所长陈衍麟在横山镇进行文物调查工作。陈所长有个老习惯,每到一地,...
繁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繁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