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国家文物局新批准了安徽省三项考古项目,包括明中都考古发掘、芜湖繁昌窑考古发掘、寿春城遗址发掘。虽然在刚刚揭晓的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明中都意外落选,但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明中都发掘任重而道远,整个都城内部价值还有待揭露。
繁昌窑遗址分布在安徽省繁昌县城南郊和西郊的山地丘陵地带,创建于五代,兴盛于宋代早、中期,衰落于宋末元初。现已发现窑址多处,其中以位于繁昌县南郊的柯家村窑址面积最大,是繁昌窑的主要生产区域,具有代表性。
寿春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筑城始于楚迁都寿春之时,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战国都城中仅次于燕国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汉代以后,城址缩小至故城东北角,即今寿县城关一带,后代多沿袭其址。
在刚刚揭晓的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明中都意外落选,这让很多关注明中都考古的人备感失落。然而,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的眼里,事实上,目前发掘出的明中都价值比整个明中都实际的内涵要小得多,“明中都发掘任重而道远。”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此次审批的明中都考古项目发掘,主要为配合遗址公园的文物保护展示设计和文物修缮工程开展。内容包括,继续进行三大殿遗址发掘和开展金水桥发掘。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韩婷)
新闻推荐
日前下午,繁昌县孙村镇来了一位“大师”,声称来自九华山。这位“大师”身穿僧袍,戴着僧帽,随身还带了不少“开光”物品。不少...
繁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繁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