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这些年常被提及的一个话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描画,一百个城市有一百种风景。最近,在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报告中,芜湖居民2014年的幸福指数位于全省之首。对于新老江城人来说,幸福可不仅是纸上的数据,更是每个人一点一滴过着的好日子。
徐阿姨退休后爱郊游
56岁的徐阿姨最爱听的话就是别人说她过得年轻,“心情好、常锻炼,平时不烦神,当然不显老了。”徐秋芝在芜湖生活了近40年,先生在本地一家企业任高管,女儿已经出嫁,6年前她在步行街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买了房,自言生活非常方便。
徐阿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的退休工资差不多1800元,老公收入高一些,加上女儿女婿的贴补,现在家庭月收入近万元。除去每月还房贷的3000元、买菜和水电煤气费一起1600元不到,还有5000多元的结余。一年下来就是好几万,想出去旅游或者添置家电什么的,都不成问题。”
现在徐阿姨每天的生活充实而规律,早晨起来去小区的器材区健身,跟着去买菜,午饭后小睡一会,下午整理家务,或者约上朋友喝喝茶逛逛街,晚饭后准时去鸠兹广场跳舞。“小区周边什么都有,超市、菜场选择很广,新鲜水果、鱼肉、熟菜随时想吃随时买。去医院体检、到银行取钱、上社区办事,走走就到了。”
徐阿姨说,“过得好”可不是她的“专长”,身边的同学朋友别看年纪都不小了,生活都很精彩。“生活好了手头宽裕,也和小姑娘一样喜欢打扮。”徐阿姨笑着说,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她还在女儿的指点下网购了新衣服和新鞋。“这不天冷了,和朋友去店里订做了羽绒服,还给家里每人织了一件厚羊毛衫。”
这几个月,徐秋芝又热衷起了郊游。从10月份开始,碰上周末天好就叫上女儿女婿,四人开上车,去芜湖周边转转,享受美景和新鲜空气。“近一点就去神山雕塑公园、天门山风景区,远一点去南陵县的小格里森林公园、歙县的徽派建筑群,咱芜湖周边的好景色可多了。”徐阿姨连下一站都规划好了,就是城东的大阳垾湿地公园。
“新芜湖人”安居更乐业
对于“老芜湖”来说,安居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年轻的“新芜湖人”,还要加上“乐业”,个人事业的发展、公共服务的便捷,以及日常休闲的多选,是他们幸福的重要“砝码”。
28岁的陆宇航是安徽滁州人,三年前在北京的一所高校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考虑不要离老家太远,岗位最好能对口,有发展前景。”小陆学习的是高新材料专业,他原本的目标城市是南京,但后来“意外”来了芜湖,现在生活得也有滋有味。
“当时收到了这边一家公司的邀请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干了半年,感觉很不错,无论是工作、生活环境,都让我满意。”小陆所属的公司在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那里聚集着很多高新科技企业,近年来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我认识的人中就有厦门大学、北邮北航甚至国外名校的学生在芜工作定居的。”
一年前,陆宇航在城东新区购买了新房,他对周边的绿化赞不绝口。“夏天能听到知了叫,秋天能闻到桂花香,出门眼前‘一绿\’,这就很好了。”有了新房,小陆办理了户口和个人档案的迁移。“手续很简捷,不管在人才中心、派出所、还是社区,都有专门的说明流程,有工作人员指点,有的还可以网上申请。当时我在社区拿了张表,后来人家还特地打电话来问有没有遇到问题,相当热心。别看是些小事,但让人心里很舒服。”
作为新新人类,热爱工作也懂得享受生活。小陆业余时间活动丰富,“最经常就是打台球和看电影。芜湖的大型休闲购物中心越建越多,娱乐的选择也很多,我和同事每周都会尝试新的特色餐厅,也去溜过冰、玩过主题酒会”。工作时出差去一线城市,他总会有些“暗爽”的感觉,“和那边的环境一对比,觉得选芜湖真是选对了,没有过分的堵车、没有严重的雾霾、也没有到处人满为患,工作压力也小得多”。
芜湖还有一处,是小陆眼里的“独好”,那就是公共自行车。“以前在杭州见过,想不到咱这两年也搞了起来。”这些“绿皮车”,是街头流动的风景线,不仅方便,而且无污染。“站点规划很合理,居民区、商业中心、高校周边都能找到,甚至我们厂附近还有。”小陆说,现在去近一些的地方,比如超市购物或者同事家串门,他都是骑行,又环保又健身,还能找回几分学生时代的感觉。
幸福的背后有故事
在市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是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的增加与改善。据悉,芜湖有292个城市社区委员会和673个村委员,社区服务分成了政府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服务三种类型。
其中,大多数便民连锁网点中提供火车票代购、蔬菜直通车、ATM机、社区医院、活动中心等服务,大家买东西、看病、娱乐都在“家门口”。此外,芜湖还整合了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全市建立了19.2万人的注册志愿者队伍,鼓励邻里互帮互助,可说是一种充满幸福感的人文关怀。
不仅如此,芜湖市还把各项服务平台延伸到全市的街道、社区和各职能部门。目前,社区信息化系统已经共享了公安、市容、司法、人社、教育、统计、妇联、公积金、规划、民政、住建、财政等25个部门的数据,实现“一站受理、一点办结”,贴心服务,居民们各类证件的办理转换大都在社区里头。
至于小陆提到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更是江城的亮点。作为安徽省第一个引进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江城在便民服务上又开创了一个先河。现在,系统已经正式运营近一年,共投放运营自行车1.2万辆,设有553个租赁点,分布于各公交换乘点、超市商场、小区公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有数据显示,现在日均租车超过4.5万人次,人气十足,越来越多人亲昵地称它为“小绿”。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12月11日,皖江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芜湖落幕。本次大赛历时半年,吸引了全国11个省市、239所高校的519个创业团队参与,一、二、三等奖分别获得奇瑞轿车、2万元、1万元的奖...
南陵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陵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