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南陵新闻 > 正文

江城农民灾后重绘“丰收景”科技引领 政策护航

来源:芜湖日报 2016-11-2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潘晔

初冬时节,南陵县籍山镇三连村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广袤的田埂上,成片的稻谷飘香,与穿梭在田间的收割机一起,共同构成一幅幅火热的丰收图。

见到记者时,当地种粮大户朱天军一边忙着收割今年最后一批晚稻,一边聊起这些稻谷“背后的故事”。从2011年起,他在三连村承包了1100亩农田,其中800亩用来种植水稻。今年夏天,连续的强降雨天气让他家所在的三连圩出现严重内涝。800亩水稻“闷”在齐腰深的水里,眼看就要“泡汤”了。

当时,正值水稻抽穗的关键时期。想到一年的辛苦收成有可能“付诸东流”,老朱急得连续几天吃不下饭。但是没过多久,籍山镇就调来大功率排水泵,把圩区里的水迅速抽干,为这批稻谷解了“燃眉之急”。随后,南陵县农委的农技人员来到老朱家,为他提供技术帮助。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朱天军对浸泡时间较短的近400亩稻田进行保苗、护苗。虽然抽穗期耽误了几天,但这些稻苗基本都存活了下来,并于今年10月喜获丰收。

强降雨天气结束后,虽然洪水已经全部褪去,但另外400亩水稻田却颗粒无收,这让老朱又犯了愁。正当他再一次产生放弃的念头时,南陵县农委的农技人员及时来到老朱家,让他又看到了希望。农技人员不仅为老朱带来了补种双晚稻等一系列“金点子”,而且为他积极选择合适的稻种,并现场指导种植方法。“没想到,反而因祸得福了。”说话间,老朱掩藏不住喜悦,新补种的稻种不仅比原来产量更高,更加抗倒伏,而且每担稻子的价格还能提高10元。最后一批补种的晚稻,让他今年增加了4万元收入。

老朱的“丰收故事”,在芜湖灾后自救的过程中陆续“上演”。今年6月下旬以来,芜湖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集中强降雨,给全市农业生产造成了损失。全市上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改种补种,不断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江城农民不仅降低了农业损失,还实现了增产增收。

在江城农业专家们看来,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创新。今年夏天以来,市农委组织有关农业专家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在必要时调整种养业结构,实现补歉增收。以南陵县为例,该县在灾后自救期间补种水稻面积5万多亩,目前大部分已收割入仓。“用科技引导补种、改种等举措,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成为芜湖市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一环。”南陵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灾年不见灾”还得益于政府的惠农政策。面对今年的严重水灾,芜湖市开启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因灾损失得到及时理赔。同时,各县积极出台农业抗灾生产自救扶持政策,重点对灾后改种补种购种、大型农机水灾损坏维修、生产自救贷款利息等给予补贴。如今,科技引导与政策扶持“双管齐下”,越来越多江城农民迎来“收获的季节”。

图为南陵县籍山镇三连村种粮大户朱天军喜获丰收,展示自己收割的晚稻。 

倪修翔 摄

新闻推荐

籍山镇民生工程暖民心

本报讯今年以来,南陵县籍山镇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民生工程政策宣传的力度,尤其注重对计生民生工程奖励优惠政策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计生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该镇组织计生办、服务中心、财政所...

南陵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陵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江城农民灾后重绘“丰收景”科技引领 政策护航)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