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南陵新闻 > 正文

上接第二版)    家族传承    宛陵梅氏始于五代。梅远(883—948年),

来源:宣城日报 2016-11-1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二版)

家族传承

宛陵梅氏始于五代。梅远(883—948年),字维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天祐年间被宁国军节度使王茂章辟为宣城掾,后因战乱不能回乡,遂定居于宣城。梅远生三子:简、超、章。梅超生子邈、厦。梅邈生子让、询、谊。梅让生五子:尧臣、正臣、彦臣、禹臣、纯臣,梅询亦生五子:鼎臣、宝臣、得臣、辅臣、清臣。

北宋末年,宛陵梅氏已成为宣城望族,子孙繁衍,支系众多,号称有十六望,其中以善经、墨庄、章务三望最著名。善经望以梅尧臣长子梅增为始迁祖,其居地主要在水东之五坪里;墨庄望以梅询四子梅辅臣为始迁祖,居地主要在今向阳河北的梅村;章务望以梅让四子梅禹臣为始迁祖,居地主要在今文昌镇和南陵县奚滩的青弋江两岸。

1000多年来,宛陵梅氏名人辈出,代不乏人,其尤显者,如北宋有兵部尚书梅询、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南宋有太湖县令梅成和,元代有兖州路教授梅德明、《春秋》学者梅致和,明代有汜水知县梅一科,清代有著名诗人梅直、梅枝凤,民国时期有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梅光迪、民进党元老梅达君,可谓蔚为大观。

家训故事

梅尧臣拒修竹篱

梅尧臣幼时家贫,酷爱读书,16岁参加乡试未取之后,由于家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就跟随叔父到河南洛阳谋得主簿(相当于现今的文书)一职,后又在孟县、桐城县担任主簿。在连任三县主簿之后,梅尧臣例升知县,召试,赐进士出身,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梅尧臣人仕之后,胸怀大志,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在立志要做圣明君王的贤臣。

梅尧臣于北宋景祐元年至五年(1034—1038年)任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令期间,为人诚厚,清高自 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微服出行,深入乡间百姓家,与农民、瓦匠、村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曾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之处实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一圈破旧的竹篱,常年需要修护,这成了历任县令向民众索要钱财的借口。梅尧臣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果断以土墙代替竹篱,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元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

梅尧臣去世后,人们缅怀他,把县城改称“梅城”,并于其官舍偏西建梅公堂以祀之,后又在梅城后面的白象山半山坡上建起了一座梅公亭以慰景仰之思。梅公亭始建于宋嘉定年间,砖木结构,呈长方形,画栋雕梁,为楼阁式建筑,面筒形黑色陶瓦,四角飞翘,周植古松翠竹,景色宜人。“文革”时梅公亭被毁,今仅存遗址,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农清”护理使家发镇乡村容颜“美+净”

本报讯走进有“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之称的南陵县家发镇板石岭,呈现于眼前的是一幅“塘清渠明水畅流,道宽路平户相通,墙白地净路灯亮,竹摇桂香似桃源”的画面。锦绣的乡村美景,不仅使纷至沓来的游客流...

南陵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陵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我与鲁彦周的交往2016-09-28 00:00
“健康包”送上门2017-01-04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上接第二版)    家族传承    宛陵梅氏始于五代。梅远(883—948年),)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