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如积财。大贾不遗细利,故能成其富,君子不弃小善,故能成其德。——清·颜元
口余治淮
到过宏村“承志堂”的人,无不为那精美的古建筑感到惊叹。“承志堂”当时的造价,今人很难估算。但据老一辈人传说,“承志堂”建造时仅用于木雕表面的饰金即用去黄金百余两,可见房屋主人汪定贵当年是何等的财大气粗。
然而,汪定贵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早年亡故,长到16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家里无钱收敛,汪定贵用草席卷了父亲的尸体,匆匆塞在雷岗山上一个天然的山洞里,用土将洞口封死,然后随着同乡长辈赴安徽芜湖当学徒。
在芜湖干了几年后,有人举荐他到江西九江某盐号当伙计,于是汪定贵带着几年辛辛苦苦积攒的几个钱去了九江。
汪定贵在九江码头下了船,正准备往城里走去时,看到路边有一具尸体,一个小孩跪在旁边,“嘤嘤”地哭着,过往行人一个个是恐避之不及。汪定贵走过去,弯下身子向孩子打听缘由。当他听到这父子二人是逃荒来到九江,父亲病故,儿子无力安葬父亲时,他突然想到自己当年不就和这孩子一样悲苦吗,于是他把身上所有的钱交到孩子手上,让他找人尽快将父亲安葬。汪定贵把盘缠施舍光以后,便无钱去住旅店。当时太平天国义军与清军经常在九江交战,九江城里的许多官宦富商纷纷逃难,一些豪宅大院被败军洗劫后,只留下一幢空空的房子,汪定贵便找了一处废弃的房子暂且歇息,待天亮时再投亲访友。
汪定贵席地而坐,解下身上的包袱当枕头,然后枕着包袱睡下。
清冷的月光从窗子外照了进来,汪定贵迷迷糊糊就要睡着时,朦胧中看到一位身着白衣的老人站在他身边。他一惊醒,“啊”地一声大叫,倏地坐了起来,倒把那白衣老人吓得往后一倒,变成了一只白鼠,匆匆钻进了院子里的花台下。汪定贵突然想起,老一辈人曾说过,白鼠是窖神的化身,白鼠钻进去的地方,定有窖藏。想到这里,汪定贵全然没了惊怕,找来工具就着月光将花台挖开,这一挖不要紧,那两丈见方的大花台里整整齐齐码着10缸银锭。汪定贵一屁股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这巨大的意外之财,他在想到底是全部搬走还是只取部分?突然他想起童年在南湖书院中老师讲的那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于是,当机立断,只从每个缸里取出一锭元宝,然后用泥将花台原样盖好。天亮后,汪定贵带着银子在九江城廉价买下一个铺面,然后靠着这几锭元宝作为资本,开始自己独立门户的经营。
汪定贵后来发了财,在沿江各大城市里开设了许多商号。奇怪的是:这些商号除了经营盐业、土产、钱庄外,还有一些棺材铺,这些棺材铺贴出告示,凡无力埋葬亲人者棺材铺免费施舍棺木一具,并资助些许收殓费用。所以,汪定贵到过的地方,人们都称他为汪大善人,此是后话。
经营成功的汪定贵后来回到家乡,带来江西知名的风水先生,想给当年草草掩埋的父亲遗骨迁个好风水。谁知那风水先生看到汪定贵葬父的那个山洞后连连称奇,见汪定贵一脸迷惑,风水先生解释说:“迁个风水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我何尝不想赚汪大老板的钱,但汪老板父亲这个坟我万万不敢迁。宏村为一牛形,雷岗山本是牛头,而你父亲恰恰埋在牛口之中,幸好你当初因穷困用的是草席卷尸掩埋,‘金草入牛口\’注定日后当日进斗金,而如果你用的是棺木,那后果便不堪设想……”
汪定贵重赏了风水先生,并听从其劝告,不再迁坟。后人评说汪定贵发财的原因,有人说是风水葬得好,有人却说是积德行善的报应。如果他当初不施棺,有了住店的钱,就不可能得到那笔财富。说到底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新闻推荐
见到胡林飞时,他正穿着雨鞋手拿皮尺,和儿子及农户在徽州区西溪南镇的水稻田里丈量土地。“开年来一直没闲着,趁外出务工人员在家抓紧把田量了,心里也踏实。去年就看好了这一片近300亩水稻田,正好...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