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街 芜湖制冰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日伪统治芜湖时,李鸿章的后裔李慧龙,出任伪商会会长。他自己经营保险公司、慧记洋行和精精制冰厂。制冰厂在这条街上建有一大片冰冻房,于是这里就叫“冰冻街”了。日本投降后,李慧龙逃到香港,国民党政府接收,认为冰冻房和“崔公馆”是敌伪产业,一律没收充公。崔公馆和精精制冰厂从此消失,只留下“冰冻街”名字。
企鹅牌冰棒 “卖棒冰,赤豆棒冰,绿豆棒冰……”20多年前,芜湖街头卖冰棒,多是背着冰棒箱,走街串巷,冷饮也没现在这么多品种。冰棒箱是一个木箱,外面漆着各色漆,钉根帆布带,用来挎在肩上。箱子里面四周衬以棉垫,中间放置冰棒。卖冰棒的人一般都手拿一块包了冰棒纸的小木块,肩挎沉重的冰棒箱,条件好点的用自行车驮着,边走边在冰棒箱盖上“笃、笃、笃”地敲着,不时地用芜湖话吆喝:“冰棒——雪糕、雪糕——冰棒……”听到这样的叫喊声,小孩子们便会向父母讨几分钱,买支企鹅牌冰棒。“这种冰棒包装不是花花绿绿的塑料纸,而是一撕就开的冰棒纸,冷冷地,上面还挂着少许冰霜。”到了晚上,由于冰棒箱隔热不好,冰棒往往有些融化,就可以便宜一两分钱销售。在那个没有空调甚至没有电风扇的年代,夏季能吃到冰凉可口的冰棒,就是很幸福的事了。
永康冰汽水 “芜湖人过去喝汽水就喝永康汽水”,是很多芜湖人对老字号“芜永”牌永康冰汽水的记忆。1956年,上海内迁三个食品企业到芜湖后,合并在一起,重新取名叫做芜湖永康食品厂,“永康”即取永远健康之意,刚开始是以上海人为主,后来上海人渐渐退出,企业逐步本土化。上个世纪70年代,厂里注册了“芜永”商标,永康食品厂进入鼎盛发展时期,被称为安徽省食品业“四大名旦”之一,产品先后被评为部优产品、安徽省名优产品、南京经济协作区免检产品。永康饮料当时在市场上受追捧的场景至今还令很多老永康人记忆犹新。凤老在老永康饮料厂里干了20多年饮料配方工作。他回忆说:“当时来厂里拉永康饮料的人要排到厂门口,天热的时候有的驾驶员排了一夜队都中暑了。”“当时一天24小时生产,汽水还是供不应求,拿到提货单在外面就能卖到钱。”而对于当时的普通市民来说,炎炎夏季能喝到永康冰汽水便是一种荣耀。
冰宝露 安师大生产的一种袋装饮料,两毛钱一袋,有几种味道,颜色不一样,喝完舌头都有颜色,在90年代初曾风靡一时。
新闻推荐
今年...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