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胡哲梅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给产妇做检查
“看到藏族同事熟练地将一个又一个新生婴儿平安地迎接到这世界,我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现在我很踏实。”援藏医生胡哲梅欣慰地说道。
胡哲梅是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是安徽省第九批医疗援藏人员中唯一一名女性,也是安徽历次援藏41人中唯一的女性,分配在海拔4380米的错那县开展医疗工作。
淡定挑战“不速之客”
“以前做梦都想去西藏。”胡哲梅并不掩饰自己对西藏的神往,但她更清楚自己的责任与重托,“我不是想去旅游,而是去工作!”正是对西藏这份特殊的情怀,2011年3月,在获悉芜湖正在为安徽省医疗小分队选配援藏医生的消息时,胡哲梅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3月24日抵达,3月27日正式开展工作,在西藏整整8个月的工作和生活,胡哲梅感慨颇多。为那片神奇土地上的百姓健康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她的内心充实而平静。
胡哲梅还记得自己在拉萨下飞机后,心情很激动,同时高原反应也很明显,心率快、心慌、胸闷、憋气,这种情况差不多持续了半年左右才逐渐好转。“走路的同时不能说话,否则就连喘气都很困难。”她说。
这支医疗小分队的援藏医生共五人,胡哲梅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安徽历次援藏41人中唯一的女性,在海拔4380米的错那县开展医疗工作。那里早晚温差大得难以想象,11月份白天气温在15度左右,晚上就能接近零下10度。学医出身的胡哲梅很清楚,在西藏感冒是很危险的事情,援藏的八个月中她的电热毯几乎每晚都是开着的。
“那里的条件非常差,女同志生活上更是不方便。”胡哲梅说,条件有限,自来水限时供应,而且宿舍里面还没有水龙头,每天用水都要去院子里面拎。由于水是直接从雪山上引下来的,水中经常会出现虫子、老鼠一类的“不速之客”。刚开始的时候,她吓得不轻,到后来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淡定起来。
由于恶劣的气候,山南地区鲜少绿色植物,有的队员戏称:“整个错那县总共只有两棵树。”当地产的蔬菜水果极少,在胡哲梅的印象中,餐桌上出现频率最多的蔬菜当属萝卜和土豆。大概是水土原因吧,胡哲梅居然会对土豆过敏,时不时发作的腹泻让她犯愁了好一阵。“当地气压过低,煮出的饭始终是夹生的,一直到6月底温度上升以后我们才终于吃上了真正煮熟的米饭。”
她让医院的转诊率下降
在援藏的那段日子里,胡哲梅印象最深的也最痛心的,就是山南地区缺医少药、设施落后的现状。她告诉记者,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传统的就医习惯影响,那里的老百姓身体不舒服时大多选择自己抓点草药或干脆硬扛过去,直到病情严重才到医院,而这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县医院还不如我们这里一些乡镇卫生院,和我们这边的差距主要在医疗技术和人员上面。”胡哲梅回忆起刚到错那县医院时的情景说,“当时我就傻眼了。”细数医院的妇产科家底:只有一名妇产科医生,产科、妇科、儿科样样都得会一点;偌大的医院竟然没有麻醉医生,也没有输血设备,就连剖腹产一类的常见手术都无法做。救护车倒是有一辆,可是只有一位司机,根本没法保证24小时出勤状态……
为摸清当地基本情况,胡哲梅到医院报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而结果却令她着实挠头,“住院孕产妇死亡率比我们这边高很多,且大部分孕妇也没有产前检查,没有基本的产检记录,孕周确定困难;入院产科检查骨盆外测量,骨盆出口无器械,要靠估计;新生儿死亡率极高,转诊率也极高……”回想起刚到那里时的情景,胡哲梅一脸苦笑地说道。
“我是个急性子,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是打心眼儿里着急,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才好。”胡哲梅说,现实让她不得不思索如何在有限的援藏期间里最高效地将内地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藏区同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哲梅决定数举并用。一方面她每日参加查房,完善门诊病历,强化无菌操作观念。另一方面她经常开展专业培训课,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操作,同时保证24小时不分昼夜随时出诊。短短八个月时间,在胡哲梅手上有近一两百个小生命都平安地来到世上。由于胡哲梅医生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许多当地藏民特地挂她的号,错那县医院的孕妇转诊率也明显下降。手术台上,她亲自带出来的藏族妇产医生已经应付自如,遇到急救病例时也能够及时作出判断和抢救。“刚来这里感觉西藏一天很长很长,但之后,又感觉西藏的一天很短。”胡哲梅说。
打电筒为育龄妇女体检
“西藏是洗涤心灵的天堂。”在援藏期间,胡哲梅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民风很淳朴,医患关系也非常和谐,医生与患者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对于他们这些外来的医生,当地居民也很欢迎,亲切地称这支行走在高原的援藏医疗队是白衣天使,更是爱心使者。
“我不能愧对这个称号啊。”胡哲梅说。当地地广人稀,病人也不多,每天妇产科门诊只有十几个病人。她觉得还应该抓紧时间多做点事,她经常会深入偏远地区,给藏民们做体检,宣传科普知识。2011年5月24至27日,胡哲梅花了四天时间与同事一起,顶着冰雹,坐车翻越两座高于5000米的高山,到错那县卡达乡,打着手电筒为10个村的240余名育龄妇女进行了体检。
“那里大多数的女性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妇科检查,对此还有些难为情,一些基本的项目也需细细解释给她们听。”胡哲梅说,好在藏民都相当通情达理,只要解释清楚他们都会尽力配合。
胡哲梅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4月中旬收到的来自一对藏族夫妇的谢礼。记得刚到西藏的一个晚上,她还没从高原反应中挣脱出来,凌晨两点医院来了电话:一个难产的产妇被送到医院,第二产程已经超过两个小时,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当班医生束手无策,转院更加危险,只好打电话向胡哲梅求助。尽管已经是4月了,但西藏室外温度只有零下十几度。她冒着严寒匆匆披上外套赶到医院,指导当班医生接生。好容易产下孩子,大人刚脱离险境,新生儿的评分却很低,出现了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的症状,经过胡哲梅和同事奋力抢救,小孩终于“哇哇”地哭出声来。
出院前,这对夫妇特意送来了酥油茶和糌粑。“若不是胡医生,当时母子肯定没命了。”孩子的父亲说,他们希望通过礼物表达对援藏医生的感谢。
即将离别之际,胡哲梅在自己的日志里写道: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创造、生命的价值和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在这里都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别无所求,当患者和家属眼含热泪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奉上香浓的酥油茶,用他们生疏的汉语向我们说声“谢谢”时,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份收获和感动更有意义呢?
□彭璐 汪观林/ 文 郑远 / 摄
新闻推荐
中央电视台-1(综合频道)6:00朝闻天下12:35今日说法13:13谢天谢地,你来啦14:22天涯明月刀(23...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