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生性教育,身为70后、80后的父母们纷纷表示“越早坦然面对可能效果越好”。家住镜湖区左岸小区的凡凡爸分享了他的经验。儿子凡凡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凡凡已经不会问“我从哪里来?”这样的幼稚问题了,“但他肯定会通过翻书或网络来自己找答案。”作为父亲,对凡凡的性教育可以说是从一出生就开始。最初是教凡凡男女有别,再后来教他身体各器官的名称。一开始就是用书面的语言来描述,“没用儿语或是代称”。“千万别忽悠孩子。”凡凡爸坦言,现在孩子们接触到性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特别是到了向青春期过渡的年龄,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记者了解到芜湖市的小学基本都会设置生理卫生或青春健康教育的内容,但不是常设课程,而是多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
镜湖小学的心理咨询师姜蓉老师介绍,学校从五年级开始,就会在每个学期中安排各种形式的生理卫生知识讲座,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发育。到五年级下学期时,会针对性地将男女生分班进行的青春健康教育讲座,有图谱、有视频。但对于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不可或缺的这一环节,小学教育工作者们普遍感到“该讲什么、怎么讲确实需要仔细斟酌。讲浅了,孩子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难免好奇;讲深了,又怕孩子在这上面想得太多。”
姜蓉老师认为这种授课形式有利有弊:“这个年纪的男女生对性的好奇加害羞并存,男女分开接受性健康教育,这样孩子不容易尴尬,特别是女生对于自我认知和自我保护有一定的好处”;但分开授课不利于男女相互了解和课堂互动。相较于在一起上课,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段时间来安师大心理系的志愿者们都直接将过渡青春期的心理游戏课程直接开进班级,给即将面临青春期的孩子们打了个提前量,学校还有个长耳朵姐姐的留言信箱,随时接受孩子这个时期对于敏感话题的解答。
张教授强调小学性健康教育采取男女分开授课的形式,即男老师为男同学上课,女老师为女同学上课。同时,在小学生的性健康教育问题上,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同样重大,但家长的角色更为特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内地家长常常回避或不正面回答孩子提出的和性相关的问题,在生活中缺乏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的能力。因此,张教授也建议,有条件的话目学校已向家长开设课程,从中家长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新闻推荐
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突然高烧上了39℃,就容易出现双眼上翻、紧咬牙关、全身痉挛甚至丧失意识的症状,这有个医学名词叫“小儿高热惊厥”。家长往往吓得魂飞魄散...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