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孩子第一声啼哭,我暗下决心,要用今生的全部好好疼爱他,哪怕自己吃再多苦,也不能委屈孩子。但,世事难料,在我最需要家人帮助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先生是外地人,平时工作繁忙,于是孩子的事全落我一人身上。刚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吧,这边房屋又要拆迁,而工作单位离新家和幼儿园都很远。从此,刮风下雨,孩子一路跟着我吃苦。每天他第一个到,放学最后一个留在传达室,眼巴巴盯着白玻璃,等我去接他。每次,看到他雀跃着跑出来,我的心都很疼。有一次,下班途中电动车突然断电。冬天的风呼呼刮着,天看着就黑透了。无奈,我只能迎风推车气喘吁吁地拼命往幼儿园赶。见到儿子时,浑身冒汗,两条腿直打颤。焦急、委屈、伤心,一时难以承受。抱着孩子,我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面对今后,内心充满忧郁。
幸运的是,2006年开始,芜湖市教育体制改革,孩子按居住地划片就近入学。就这样,2007年,孩子如愿进入离家不远的一所小学。刚开始,我也像大多数家长一样,青睐于市内几所知名小学,担心就近的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但很快,通过学校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召开家长会以及与周边其他小学家长的私下交流比较,我渐渐发现,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随着时光推移,我越发感觉就近入学的好处。如,有效节省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加强了孩子与周围同学的互动联系、提高了孩子的自主自理能力、方便孩子在周末时间自己去学校锻炼身体、减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合理分配了家庭成员分工……总之,孩子是家庭的核心环节,只要他学习生活得自由快乐,就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最担心的还是思想和心理方面。当今社会竞争力强,压力大,而独生子女很容易养成骄纵、自私的坏毛病。如果放在以前,一个小区的孩子东一个学校西一个学校,一个寒暑假过来,就是同班同学之间感情也会清淡许多。健康的教育,需要孩子之间频繁互动,相互关爱。这样也便于锻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今后融入社会提供实践机会。所以,我的孩子,从二年级开始,就自己和小区里的四、五个小伙伴一起上、下学。逢到周末,几个孩子不是在小区打羽毛球、骑自行车,就是结伴同去学校打乒乓球、踢足球。放假期间,他们相互借阅图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彼此请教。见到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健康成长,我感觉十分欣慰。
同时,因为这些孩子之间的友谊,我们家长也自发形成了妈妈团队。一到下午放学时间,只要我有空,便早早站在校门口。其实,并非去接孩子。而是透过学校的镂空栏杆,看孩子们上大课间活动。听到活泼童真的儿歌响起,看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舞蹈,红扑扑的小脸上写满了快乐。然后,我们这群妈妈开始自由进行教育经验的共享互动。从饮食、学习、特长培育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记得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教育。这句话,准确的表达了我们家长此刻的心声,均衡教育不仅让孩子的身心得到了健康成长,也有利促进家庭、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
新闻推荐
12月份,芜湖发电公...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