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花钱为父母请“陪聊”
2011年的某一天,住在团结路的赵小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进了天河苑的皖星月嫂家政公司。53岁的她是市一建公司的退休职工,父母、丈夫都已经去世,儿子大学毕业后也进入了芜湖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用她照顾,赵小英的退休生活清闲平淡,这让热心肠的她觉得在家有点“坐不住”了。“我就想找点事情干,到人家陪陪老年人说说话、聊聊天。”赵小英说,在家门口闲逛的时候看到了皖星家政的牌子,就忍不住走了进去向工作人员诉说了自己的“求职”愿望。
韩新霞是皖星的负责人之一,她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芜湖还没有专门的“陪聊师”这一职业,但是市场的需求却早已有之。“许多都是子女来咨询,给父母找一个做家政的,家务活不多,拖拖地、做做饭,最主要的是,要陪老人说说话。”
商业街上“缘来一家人”家政服务公司的李女士介绍,她们公司的“陪聊”服务,主要是陪老人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来寻求“陪聊”的,多是工作忙碌的年轻人,无暇照顾自己的父母。其实,有很多家庭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子女不孝顺,嫌弃或是不愿意照顾老人,想要请“陪聊”的反而是儿子孝顺、媳妇听话的家庭,只不过确实是工作忙碌,无暇顾及老人的日常生活,又怕父母在家孤单,所以才会想要请一个既能做些家务,又能陪老人聊天的钟点工。
韩新霞告诉记者,以前“聊天”只是作为家政工作的一个辅助,是为了更好地和谐双方关系,现在却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家政工人早早把家务做完,有的时候老人都不让她们做家务,直接把电视开开开来,茶水倒好,拉着家政工人坐下来聊天。”在她看来,“陪聊”既能缓解矛盾,又能满足老人生理、心理和身体88岁的李奶奶能背出赵小英的电话号码
在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情感陪护”行业的兴起却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一直没有合法的身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此类“陪聊”公司的申请一般不予审批,甚至对擅自从事此类服务的公司按“超范围经营”严肃处理。
目前,芜湖陪聊市场刚起步,更迫切需要一批专业从事情感陪护的家政人员。情感陪护的业务包括:按照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给老人读书、读报;从网上下载名家相声;收集和讲解保健知识等;在网上陪伴等。就目前的芜湖家政行业内,还没有一家具备拥有专职“情感陪护”资质的人员,因为目前“陪聊”服务只是基于市场需求下催生的一项服务项目,就是陪老人聊聊家常,没有上升到心理咨询师的高度,也没有地方去考证。一般就是家政人员兼职代陪聊。芜湖市场的收费标准主要是每天陪聊三小时,每月收费800元收费。
从市工商管理局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市场化运作的情感陪护服务,可以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但目前这一尚处起步阶段的领域,还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从长远来看,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要求会日渐提升,经过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系统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持证上岗、使这个行业规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编辑
手记
老人天伦之乐不可替代
许多做儿女的不能“常回家看看”,实在是迫不得已。学业耽误不得、工作怠慢不得、聚会、应酬推托不得、客户、老板得罪不起……其结果就是往往只有让哪怕近在一个城市的父母为思念“埋单”。有些外地甚至几年才能回家探望父母一次,逢年过节只能以电话拜年或网络视频安抚离情,以至于一些老人发出“宁可养个孝子,不要一个才子”的感叹。
网站情感论坛中一位名叫“烟雨红尘”的网友算了一笔“父母年迈还能见多少次”的情感细账:“以前总觉得孝敬爸妈的机会还很多,可仔细一算,爸妈能再活20年,我每年平均回去一两次的话,跟他们在一起最多就30来次;假若他们只能再活10年,跟他们见面的机会就只有10多次了。”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多少异乡打拼的游子之苦楚和无奈。“陪聊”也许可以给予至亲的人自己无法做到的关怀,但永远无法取代你能给父母双亲的那份温情和满足。
新闻推荐
硕果盈枝...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