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旻
“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意味着献血超过6000毫升,而在去年芜湖市召开的2009-2010年度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获得金奖的就有55人,其中不乏献血上万毫升者。如果按照芜湖市现有的无偿献血返还政策,献血1000毫升以上,自己用血即可免费。显然,对他们来说,无偿献血已不是为自己和家人的需求,更是为无数不相识的人们。
“芜湖市无偿献血工作发展很快,临床用血实现了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临床使用成分血液比例达99.7%,固定多次献血比例达到50.1%。”市献血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芜湖市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连续两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去年再次被授予这一称号,全国也不多见。在各地“血荒”蔓延的情况下,芜湖市至今未出现因缺血造成的重大医疗事故。
血浓于水,奉献精神让城市变得暖意融融。
江城学子是无偿献血主力
每到寒暑假芜湖市血库总会告急,因为在芜高校学子扮演着无偿献血主力的角色。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芜10余所高校学生,献血量占到全市三成以上,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用行动担负起社会责任。
随着芜湖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周边来芜湖市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给芜湖市供血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芜湖采供血并不是对应的,采血只能在芜湖采(无为采血尚不归芜湖市),而各地来的患者都在这里用血。”市中心血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芜湖市年均用血量达10吨多(不含无为),并且还在以年均1吨的速度递增。比如皖医弋矶山医院,一晚用血曾达4000毫升,如以每人献200毫升计,就需要20人。而且由于献血周期以及血液保存时间等问题,对采血的需求更大。
市民献血意识逐渐增强
血库告急时,市领导挽起袖子献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部队集体组织,人们排队献血;无偿献血知识宣传进了社区;在各医疗机构,献血偿还政策一目了然;多家高校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与学生社团结合起来;“血站开放日”让普通市民走进血站,释疑解惑……
挽救白血病儿童、拯救“熊猫血”老汉、急救危重孕妇……鲜活的故事让人们对“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无偿献血队伍日益壮大。据市献血办统计,2012年芜湖市有3.25万人无偿献血,献血量达7.62吨,用血返还9.2万毫升,约合10.2万元。在这么多人的积极行动中,市民献血意识逐渐增强。2013年,芜湖市献血返还可达15万毫升,越来越多的无偿献血者及其家人直接受益。
公益奉献“润物无声”
2012年芜湖市召开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市政府拿出55万元奖励在无偿献血中贡献突出的个人,一批多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热心志愿服务的人走上领奖台,数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企事业单位公开亮相。
每年,市中心血站都要开展以无偿献血为主题的活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扩大无偿献血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影响力。血站改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能力,开通免费电话解答献血者的询问,主动告知体检结果,献血后回访慰问……用各种形式让无偿献血更具温情。
现在,芜湖市青年志愿者无偿献血应急队伍已发展到600多人,他们成为芜湖市在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下的“流动血库”。并且随着卫生知识的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者也不再是“凤毛麟角”。市中心血站还承担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芜湖工作站的工作,负责芜湖及周边地区造血干细胞的采集。2012年,芜湖市共有1887位志愿者成功留样。
“芜湖市无偿献血发生了四个转变:一是方式转变,从献血者来站献血转变为血站主动预约上门采血;二是观念转变,从献血者被动的一次性献血转变为主动定期献血;三是模式转变,从计划无偿献血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四是献血量转变,从一次献血200毫升到很多人主动要求一次献血300-400毫升。”市中心血站负责人如是说。
新闻推荐
芜湖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电力为主,除了小部分电力自产自用外,大多数能源供应都依靠外购。随着近年来芜湖进入工业化加速期,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供应瓶颈日渐凸显...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