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出版的部分本土文学读本
1月1日,叩响新一年大门的第一天,本土作家周非的《中国知识分子论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间的挣扎与抗争》一书也正式拉开2012年芜湖市本土作家文学读物出版的大幕。该书从诸子百家时代起笔,走笔秦汉唐宋,一直写到新文化运动,描述了中国知识分子2000多年间如何一步步走向“沦亡”的苦难历程。该书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随后并被《天津日报》、《广州日报》、《中国图书商报》等10家媒体联合评为2012年值得期待10本好书。而纵观全年芜湖市文学读物出版,呈现了几大特点。
作品种类繁复
据了解,2012年,芜湖本土文学读物出版多达数十部,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除了常见的诗歌、散文作品集外,长篇小说有桂严的《金盏花》、彭家靖的《宗旨》等,短篇小说有焦松林的《胡同里的风声》、《连环画中计连环》等;报告文学有高正文的《壮怀激烈——汪德荣的传奇人生》(长篇)等。
诗歌备受青睐
诗歌集在2012年芜湖市本土文学读物出版中占有一席之地。代表作有汪明松的《汪明松诗选》、女作家吴玲的《渴望这样爱你》、吴泊宁的《瓦蓝下》……等等,这些诗歌集或诗意优美、语言凝炼,或激情饱满、深情洋溢,或赞美美好爱情,或怀念乡土文明,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最生动写照。除了新诗之外,古典诗词作品集也有问世,诗人张双柱的新著《半随本事半随缘》在这一年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诗词曲赋联作品321首,并附录与诗词创作有关的笔记100则、文章33篇,品位高端,格调高雅,堪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秀结晶。
散文依旧强劲
过去的这一年,本土作家散文集出版依旧占有绝对优势。韦斯琴的《弦情岁月》、陈其武的《闲话鸠兹——古城往事回味》、张诗群的散文随笔《相思树上合欢枝——李商隐的诗歌人生》、《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王毅萍的《像女人一样去战斗》、龚英柏的《鸡毛山夜话》以及年底刚刚付梓出版由桂林、孙再平合著的《不死的南京》……等等。这其中,散文集《弦情岁月》是集书法家、画家、作家于一身的韦斯琴个人的第六次出书、第三本散文集。该书由其多年来创作的285篇散文汇编而成,分“俯拾岁月”、“情不自禁”、“山水相依”、“笔墨情怀”4个单元。因书画成名,与散文结缘,使得这位芜湖才女的散文比他人多了一份翰墨丹青的芬芳。在母亲节的当天,韦斯琴还特意在芜湖举办了“祝福母亲、关爱未来”——韦斯琴文集《弦情岁月》首发式暨签名赠书仪式。
青春文学异军突起
在当下,青春文学市场已然成为图书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刚过去的一年,本土作家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有益尝试,以青年女作家于佳为代表。这一年,她的长篇小说《泡芙美女进化论》、《四物美男军团PART 1》、《小心我的生化武器》等相继出版,受到广大80、90后青年网友的喜爱。“……很喜欢这种既搞笑又温馨的爱情小说。里面还收录了国家级舞蹈学院美女们的秘密食谱和超级毒舌秘诀。真是很棒的一本书哦。” 在当当网,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关心“蔬菜、粮食”
2012年,本土作家作品出版一大亮点为关心“蔬菜粮食”,以本土知名作家谈正衡作品为代表。这一年,他的新作《清粥草头咂咂鱼》、合著的《舌尖上的江南》陆续出版。“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为吃不为诗”的谈正衡爱文字,更爱美食,在他的笔下,阳春白雪沾染了烟油酱醋的味道,下里巴人暗含着风花雪月的温情。文学逐渐边缘化的当下,芜湖本土作家们尝试将文字与美味巧妙结合,让文字不再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让纯文学走进了市井阡陌、舌尖筷头。这两本新书的出版也受到不少文学爱好者与“吃货”的热捧。一位读者这样认为:《舌尖上的江南》,成为饮食文字中写得最为垂涎欲滴的一路。作者丰富的自身经历与口舌体验相互映衬,以人事控带食事,汲地域文化的灵泉而浇育出特定的生活情趣,辞气从容舒缓,文字摇曳多姿,一些亲历亲为的场景被描述得极其传神。 本报记者 戴卿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滨江社区组织芜湖老年大学摄影协会等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双百宣讲——文化送基层、慰问农民工”公益活动。当天,50余名摄影志...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