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为保障让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镜湖区有关部门对在建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排查,涉及在场施工民工5600余人。(2012年12月25日《芜湖日报》1版)
欠薪虽属劳资纠纷,但已成为社会管理中的一大“顽疾”。值得关注的是,由欠薪所引发的讨薪不成聚众滋事、跳楼轻生,甚至做出涉稳违法等极端行为屡见不鲜,不仅严重侵蚀着劳动者的生存和尊严,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追根溯源,这中间固然有经济环境不佳、诚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但劳动者的“维权困境”,以及制度上的含糊不清也是不可小觑的。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尽管恶意欠薪已被入刑,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但在与欠薪者的博弈中不仅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而且也难以承受“告他耗不起、拖不起”之痛。
归根结底,要真正实现劳动者“劳有所获”,既要专项检查、铁腕整治欠薪,做到动真碰硬、毫不留情,更要用制度安排来开启“护薪”之路,变“事后维权”为“事前预防”。一方面要完善用工制度,尤其是在建筑、装修、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全面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推广预缴工资保障金、发放农民工工资卡等制度,并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督查、工会组织审查、行业自律严查等途径,不折不扣地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月薪逐月发放制;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制度,在拿出“欠薪入罪”的具体解释和操作办法的同时,劳动、司法等职能部门要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程序,认真履行“强势维权代表”的责任,实现从源头监控到责任追溯的全覆盖,让欠薪者真正断了念头、无处遁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潘晔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加深了江城市民对“放心食品”的渴望。记者近日走访江城市场发现,受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不少市民纷纷利用...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