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人命,求转发。请帮忙到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抢救弋矶山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五床的王前芳,产后大出血,急需O型血小板……”12月28日清晨,一条50余字的紧急求助信息,在短短十几分钟内,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波、微博、爱心QQ群等迅速扩散,在寒冬里的江城上空,拉响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警报。
(2012年12月29日《芜湖日报》1版)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挽救生命的抗争中,不计报酬地挽起了衣袖。爱心的接力,热心的暖流,为初雪后的江城注入阵阵暖意。
眼下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不管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都是不应该被抛弃的,终归,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自私、冷漠的社会环境中。见死不救之类事情屡屡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道德、文明滑坡的焦虑,至少说明人们还是崇尚文明、道德,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对于社会道德、文明的滑坡,仅仅限于焦虑乃至批驳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像上述好心市民那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才行。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困难时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当看到别人有难时,该出手时也要出手。面对当前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怒议、声讨是必要的,但更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主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引导他人、感动他人。眼下国内很多地方都在积极为居民打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其实这种爱心接力,就是城市中最真实、最文明、最美丽的风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潘晔)元旦期间,市政工程管理处奋战在道路、桥梁和重点工程工地,为“畅通芜湖”保驾护航。记者昨日在临江桥等地看到,市政工人正在...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