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故园风声王毅萍

来源:芜湖日报 2013-02-27 13:40   https://www.yybnet.net/

元春,万象更新,城市却一片白茫茫的,不知道是鞭炮的青烟,还是晨曦的薄雾。车,穿过二街从花津桥驰过,少小离家的她,从广州赶回来过年,隔着车窗她左右张望,周围的景物亦真亦幻,记忆中,似乎只有那座教堂,尖尖的房顶青灰的墙,似曾相识。还有,桥下的那带江水,悠悠流过,还是那样浑黄,仿佛从来不曾清澈过,有着可以掬起的醇厚质感。

谁能忘得了那条江呢?青弋江,当它流到与长江汇合的那一线时,訇然响起的是一首自然、岁月、年华合奏的交响乐,亘古如斯。日暮,一轮又圆又大的彤红夕阳,沉到古朴的中江塔后面,沉到淼淼长江的远方。如果,一个古老的城市有意象的话,这中江塔影,就成了芜湖游子刻在心里的一戳带着温度的印章。

拥有我和她整个童年的是旧城。小时候,当从我的嘴里说出来这三个字的时候,长街,狮子桥,状元坊,花街……就在回忆的镜头里摇晃起来,像淡入淡出的画面一样,一帧帧地推出又消失。

花津桥,是当年我往返于旧城外公家和新城父母家之间的一个节点。从河埂处拐弯到这里,巷子口,有一盏昏暗的路灯,只照亮灯杆下的一小块地方,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那身后的河埂、长街就更显昏暗了。旧城,从我打小的时候,就是一幅黯旧的插图,从来不曾鲜亮过。

河畔,绵亘的河堤下,是一座座走马楼。捧读王莹的《宝姑》,我的目光在那段文字上停留,“我们家那时住在县城东,房屋是古式圆形的走马楼。朝着天井,四面开了一排雕花木格窗。朝外,一边开了几扇小砖窗,从砖窗里望出去,可以望见县城很远的地方。”那时候的走马楼,在王莹的笔下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落雨刮北风的时候,那木格窗上裱糊的几层米黄色墨画的软皮纸,总在风力下索索发抖。”

重读《宝姑》,愈见亲切。原来,书名的题字是茅盾写的,插图是丁聪画的,那些画中的人和物,仿佛我曾亲眼所见。这本书的写作,得到过老舍、夏衍、阿英、赛珍珠等许多文坛名家的鼓励。书的内容提要有这么一句——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地方,这色彩,就是我和她,就是我们的故乡——芜湖。我在字里行间寻寻觅觅,那家乡的方言和气息,扑面而来。

老祖母和院里人唠家常是这样的,“到了三朝的时候,不讲旁的,单讲红鸡蛋嘛,就染上了百把百。就是儿子家摆满月酒嘛,也不过格样体面呗。”王莹幼年梳着两个又翘又弯的“水牛角”辫,穿着花洋布裤褂,让祖父牵着小手逛长街、大马路,街两旁的招牌,各色各式,争奇斗巧,对着路人招摇。童养媳王莹从婆家逃出来的时候,坐的是人力车,冒着大雨,穿过长街,穿过老浮桥,到了河南的机器农场,这里的河南,是河之南,在过去的芜湖是一段荒蛮地带。即使逃婚到乡下的二姨爹家藏身,王莹还没忘了写一写农家的小菜:两个红花大粗碗,一碗是细盐煎炒豆豉,青红椒,鲜红碧绿;一碗是青菜和黄煎豆腐。另一小碟蒸咸鱼;还有,三姨婆送王莹到汉口,天没亮就从河南的乡间出发,一路上,远处的茅房、田垄和高高的桑树间,淡淡的浮起了灰白的烟雾,走到澛港,深红的夕阳已经隐到远山的背后。

这些地名,这些景象,是多么的熟稔。我们的车从澛港路过,已然是一派现代城市的风光了。我在心里想,这是王莹逃难时路过的乡镇澛港吗?

这个春节,我从王莹的《宝姑》里出发,在走马楼的风声雨声里,在长街河南的乡音俚语中,寻找着故园的风物。而风物,永远是羁绊着人心的物事。无论我们漂泊到哪里,唯有故里的水土才能给予我们安顿之感。所以,每到年底,青春做伴也好,衣锦还乡也罢,游子的心里,总会有一个声音——还乡,还乡。

新闻推荐

2013年中招报名3月11日起开始务工人员子女可在就读学校报名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芜湖市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报名工作将于3月11日—19日展开。报名对象为,具有本市户口的初三应届毕业生和有报考高中阶段学校要求的本市户口历...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故园风声王毅萍)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