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晓明
以社区平安促社会和谐,目前芜湖市基层普遍的做法是:建立有效组织保障,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供多种便民服务,提高居民安全感;综治调解进社区,及时化解大小矛盾。
去年以来,弋江区中山南路街道打造“社区卫士”维稳队伍、鸠江区湾里街道建立“红袖标”群防组织,应是上述普遍做法的典型范例。
“社区卫士”缘起于中南街道一批社区民警和社居委综治主任,被派进各小区物业公司担任指导员或辅导员,并会同小区保安、居民骨干等,铸造社区群防群治“铜墙铁壁”。“红袖标”缘起于湾里派出所与合南社区支持一批老党员、老干部戴上义务巡查“红袖标”,为治安防范、矛盾调解、保障民生发挥余热。
实践证明,警地联手培育的这些群防群治队伍,在基层治安防范、维护社区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对于这些,社区居民看得最清楚,被表彰的“社区卫士”“红袖标”心中最有数。
笔者曾与中南街道等一些基层单位领导交流,他们特别意识到,社区平安也是民生;为民服务增强十分,居民安全感才能增加一分。
以笔者所住小区为例。这是一个开放的无物业管理小区,居民家庭、车内财物被偷盗现象过去时有发生。去年底,又有一户人家报警,说私家车玻璃在夜间第三次被砸,车内钱财再一次损失殆尽。为此,驻地派出所民警会同“小巷总理”,深入居民家庭了解情况,征求大伙儿意见,并根据民意一次性在小区安装了多个监控录像探头,同时加强了对小区的巡查,结果小区治安情况明显好转,案件发生率几乎为零。
对此,有一位居民很有感触:“一扇防盗门就是一个民警,一个探头就是一组民警,而居民一双警惕的眼睛又胜过十把锁。只要警地协防、警民联手,又能持之以恒,居民生活环境一定能够安全和谐。”
既然社区平安也是民生,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真情实意为群众服务,心中有民生,脑中有民意,并改变思维习惯,深入实际调研,大胆摸索探路,在创新与实践上体现政治智慧、管理才干。由此,奇谋新招定会迭出,平安社区、幸福社区也并非遥不可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旻)近几日芜湖市气温回暖,但像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开始增多。对此,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养成“春捂”习惯,多散步,增强体质。 ...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