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晟 实习生 陈国强
没有收入没关系,及时照顾爹娘最要紧;没有住房没关系,凑合凑合就能继续过下去……人们常说,老人久病床前难有孝儿。芜湖长江大桥开发区高安街道义合村村民胡常青,却用实际行动驳斥了这句话。“父母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身体又不好,哪能因为自己的小小得失,让他们感到寒心?”
面对年迈父母相继病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现实,胡常青婉拒了邻居与同事的好心劝说,坦然放弃工作,毅然从外地赶回老家,带着儿子应有的一份责任,“全职”照顾年迈的双亲,希望用自己的陪伴与付出,让二老安详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辞工返乡无悔照顾双亲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家庭条件紧张,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懂事的胡常青在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这一干就是10多年。
2011年,春节过后的一日,72岁的老母亲突发脑梗塞。胡常青返回家中探望。数月过后,母亲又被查出晚期胃癌,他只得再次返家,四处求医。就在全家人为此神伤时,不幸再次出现:老父亲在76岁那年,突发脑溢血。
经过十几天治疗,父亲被抢救过来,但从此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看到双亲全部瘫痪在床,胡常青内心曾一度犹豫:与妻子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家里就没有任何收入;如果继续外出打工,老人生活又没有人能够照料。思想斗争后,他还是决定结束在温州打工的生活。
对胡常青而言,放弃每月几千元的打工收入,就意味着全家人几乎失去了经济来源,何况还有几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养育。面对困境,他们没有退缩,边拿出多年积蓄为父母治病,边拿起农具做起农活,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有时就只能向姐姐、亲戚们借款度日。
深明大义诠释孝道真谛
“不是有‘养儿防老\’的古话嘛!我读书不多,但还是知道为父母尽孝心的道理。以前,他们吃了很多苦才将我们姐弟几个拉扯大;现在是我这个儿子来伺候他们了!”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经历沧桑的37岁汉子平静地说着。
为了“全职”照顾好父母,胡常青自己承担了大部分日常照料重担:每日凌晨4:00起床后,悄悄地为父母清理大小便,打扫卫生;做完早饭后,帮父母穿衣梳洗,然后喂饭、吃药,自己与妻子最后吃饭。一天下来,他常常要在23:00以后就寝,还要起夜巡视。此外,他还要时常去邻村,照顾同样身体抱恙的岳父母,减轻妻子的压力。“有时候我也感到很累,有时还会想为什么父母生病要‘赶在\’一起,但自我安慰一阵也觉得没什么了!”胡常青告诉记者,二老由于生病易发脾气,但他仍然会笑对老人。实在委屈的时候,胡常青就只能找个没人地方大哭一场排解情绪。
除了精心尽力照顾老人外,胡常青还总是能深明大义地对待一些事。去年,因开发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涉及胡家老宅需要拆迁。起初,其老父亲不同意搬迁。胡常青得知后,便主动做父亲思想工作,“国家建设需要我们积极支持,新农合政策让我们减轻了很多医疗费负担,政府如果不开发建设,就没有财力,哪能为农民看病报销……”父亲听了这番话后,终于同意接受新安置。
“困难只是暂时的,日子也会越过会好,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自己不留遗憾,让父母安安稳稳地走完最后一段路。”尽管这种生活拮据,但是胡常青全家却始终充满一股浓浓的亲情。
新闻推荐
梁女士说她的女儿目前出现了两个问题:1、乱发脾气,不尊重父母;2、不肯上学。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了解到,女孩读初二,认为自己发脾气是因为和父母之间有冲突,父亲对自己关心太少,以...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