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是制造业大市。应该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连续举办五届职工技能竞赛活动,带动了全市技能人才的水平提升。其一,“以赛代训”,推动技术比武、技术练兵;其二,“以赛代评”,创新技能人才的评价方式,对于被评为“芜湖市技术状元”的,有关主管部门颁发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享受相应的待遇,促使一批技能人才从赛场中脱颖而出。
实业兴市,从“制造大市”到“制造强市”,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但,“万不得已”才去当技术工人,“死也要死在体制内”反倒成了不少人的择业观。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这既有传统文化中对蓝领认识上的偏颇,也与他们上升空间相对狭窄有很大关系,“出彩机会”不多,职业发展有“天花板”。
蓝领的“出彩机会”,前提是干好有好待遇。这就需要建立体现技术贡献的分配机制,让技术贡献与实际待遇相匹配,激励大多数人。结合芜湖市“人才特区”建设尤其是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探索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方式,使高技能人才待遇真正“高人一等”,甚至成为企业的股东,体现“干好干差不一样”的导向。
从长远看,蓝领的“出彩机会”,更多体现为上升有通道、发展有前景。最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在推荐选举党代表、人大代表时,都要求“生产一线的工农代表占一定的比例”。正是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一些技能人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坚持制度不走样,确保那些真正来自生产一线、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技能人才进入各级议事机构,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应当打开“窗口”,畅通优秀技能人才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渠道。实际上,在陕西、广东等地,已经开展面向工人、农民招考公务员的试点工作。招考“工农牌”公务员,在标志着选拔国家管理人员的制度设计中,面向技术工人开放“窗口”,充分体现了机会公正与劳动尊严。
让蓝领有更多“出彩机会”,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待遇、发展上给出路,在制度和体制层面仍要改革创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尤为重要的是,在政府和社会层面真正视技术工人为不可或缺的人才,这也是科学人才观的应有之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