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记者 黄永礼
“为什么选择芜湖?不仅是其良好的区位、市场因素,更主要的是优美环境。”国内外众多客商这样解释落户芜湖的原因。
芜湖市把“优美”要求,从环境扩展到人群、政务,提升从外表到内在的气质品格,先后入列 “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 2012年,芜湖市摘得“国家园林城市 ”桂冠。
显山露水、拆墙透绿、辟地造园……
擦亮生态“金字招牌”
“拿什么吸引优秀人才,靠什么提升竞争力?重要一点,就是城市的文明,环境的改善。”芜湖市政府负责人表示。 2008年开始,芜湖以争创全国园林城市为动力,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打造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位于市中心的赭山,前几年被破旧的棚户、违章搭建所包围。市政府决定花重金,全部搬迁拆除。“一开始拆迁难度大,群众不相信是建公园,以为要卖给地产商搞开发。”市文明办主任窦德长说起这段插曲,记忆犹新。最终,市政府拿出50多亿元,还绿于民,如今登上赭山,俯瞰城廓,历历如绘。
“显山露水、拆墙透绿、辟地造园、还湖于民、还绿于城”。十年间,越来越多的“青山绿水”代替了“钢筋水泥”。神山公园、四褐山公园、中央公园……一批公园像明珠一样散落江城,成为芜湖人的乐园。目前,芜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绿地率达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100%。
变化不仅在于靓丽的公园。街巷整治,让家门口的路更通畅了;老旧小区改造,了却蜗居市民多年的心病;公共自行车“驾临”街头,绿色出行多了选择……“有见地、有魄力、有感情。 ”2011年,国家园林城市专家考查组来芜湖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在国家环保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中,芜湖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生态已成江城发展的“金字招牌”。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向陈宏)4月7日,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沈素琍,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翔等来芜,就芜湖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