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逸潇)“过去我们和项目签订土地合同,往往只约定投资强度、建设周期等内容,但今后会逐步细化到一二三期每个地块的开竣工时限,甚至产能和利税等,从源头建立‘倒逼\’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5月下旬,正在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利用试点的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芜湖市各县区开发区利用土地“倒逼”机制加快产业和城市转型的心声。
从城北到城南,土地“倒逼”机制不仅使政府招商时更加精挑细选,也促使企业愈发注重“以效益论英雄”,加快走转型升级之路。位于三山经济开发区的恒安纸业项目,在全国布局的五大基地中,只有芜湖项目基地建成多层厂房,实现设备集成立体分布。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这些设备按照工艺要求都必须在同一层,为了达到开发区投资强度门槛和土地利用要求,他们特别改善工艺,实现立体布局,使占地面积减少一半。同时还利用立体仓库、现代物流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等手段,实现绿色高效生产。
一边是严把土地关口提高准入门槛,一边则是盘活存量土地,多措并举向空间要“空间”。除了兴建标准化厂房之外,各开发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腾笼换鸟”的力度。新芜经济开发区仅去年一年就回收土地1500亩,盘活企业32家。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4月底已收回闲置、低效利用土地2012亩。“在要素制约日益凸显的环境下,‘腾笼换鸟\’是当前几乎每个开发区的一致选择。这些腾挪出来的土地,将重点向符合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单位产出高的优质项目倾斜,真正为先进生产力‘让路\’。”市发改委同志告诉记者,盘活土地资源的过程也会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加快各县区开发区形成主导产业鲜明、错位竞相发展的格局。
让土地“紧箍咒”成为转型“加速器”,不仅是芜湖市各大工业园区的普遍现象,也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一道转型风景。在镜湖区的3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内,以高税收、低能耗、高端集聚为特征的楼宇经济渐渐兴起。镜街、皖江金融大厦、皖江金融租赁中心大厦,这3幢楼宇的税收,去年均突破亿元。镜湖区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当楼宇经济进一步升级,会产生1+1>100,甚至1000的效应,成为现代都市经济转型、城市品位提升的绿色引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又是一年高考季,考生紧张、家长忙碌、社会关注。记者昨天获悉,由市运管处、市交警支队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爱心送考报名活动,社...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