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云涛
本报4月2日曾报道72岁老人陶道荣《相识党报数十载 新闻情缘道不完》,这位热心老人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找到1966年自己在《芜湖日报》首次发表作品的那份报纸,日前在社区工作者和有关方面的帮助下,老人的心愿终于得偿。
1966年10月25日,陶道荣向《芜湖日报》投稿的第一件作品——《一定把毛泽东思想化为自己的灵魂》刊发在《芜湖日报》3版,成为他“业余报人”生涯的第一份铅字作品。后来由于几经搬迁,这份报纸不慎遗失,让老人始终抱憾。他告诉记者:“年纪越来越大,心却越来越热,很想找到那份报纸,让自己和《芜湖日报》最初的情缘能够牵起来。”可是想要找到近半个世纪前的报纸并非易事,老人近日求助自己所在的体育场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和支部老党员,在他们的帮助下先后辗转市档案局、安师大图书馆和市图书馆,终于找到了当期《芜湖日报》。由于资料珍贵,市图书馆不便让老人复印,社区就帮助老人将报纸翻拍、打印,留给老人作永久收藏,这让老人感动不已。
在老人家中,记者见到了翻拍的当期《芜湖日报》,老人的那篇作品作者身份填写的是“芜湖市百货公司第一百货商店职工、退伍军人”。记者发现,历经近半个世纪风雨的纸页早已泛黄,当时《芜湖日报》以转载中央媒体的报道为主,但本地新闻读来仍有颇有韵味,江城当年的风貌人情似乎还跃然纸上。陶老钟情报纸大半生,认为报纸便于收藏、随时查阅的优势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目前该馆收藏的《芜湖日报》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创刊当年,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当时的报纸较为零散,也未能装订成册。1959年之后的《芜湖日报》则已装订得相对完整,有阅读兴趣的市民可凭身份证前往市图书馆查阅。
新闻推荐
芜湖本特勒浦项汽...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