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钱伟
5月13日,记者在芜湖市财政局采访时,看到工作人员周碧漪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沓使用过的复印纸。“反面还是空白,下次可以再利用。”小周解释。
近年来,芜湖市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为捂紧‘钱袋子\’,将更多财力用于民生,芜湖市首先严格控制市级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严把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关,执行严控编制、凡进必考原则。”财政局副局长童宗新介绍。
“机关勒紧裤腰带,民生投入加把劲。”在芜湖,这样的认识正成为政府的发展理念。
与此同时,芜湖市建立“养事不养人”、“养项目不养机构”的新机制,通过花钱购买服务的市场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城市绿化为例,近年来芜湖城市规模大幅增加,新增的园林绿化、绿化维护主要通过引进社会服务企业来完成,实行优胜劣汰。
从2009年开始,芜湖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始终坚持“一紧一松”的财政支出原则,即紧公务开支,松民生和发展支出。政府开支年年“收紧”,民生支出却逐年递增,民生工程的项目数量、投入资金画出了一道贯穿始终的上行线。
“政府执行‘一紧一松\’的财政支出模式,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一增一减\’的民生目标。”芜湖市民生办负责人介绍,“增”是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减”是指群众负担大幅减少。
“当然,我们勒紧机关裤腰带并不是盲目减少开支或者减人,否则会带来新的缺人、缺物的问题。用人精简到必须,避免人浮于事;支出节约到可行,不减必须的配套。只有科学节约,才是真的节约。”童宗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 5月21日,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蔡鹤皋院士工作站、埃夫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发中心在芜湖市宣告成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