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书少人多,社区阅览室书少人更少。大部分市民之所以选择去书店看书,因为实在是没有第二个选项了。江城书店人气爆棚,背后却是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不均衡的公共文化资源之间的矛盾。
作为民生工程的一大类,芜湖市一直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社区阅览室和农家书屋的覆盖率很高,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地方的书籍门类过少,后期难以更新,少数地方甚至落入“有人建无人管”的境地。很多社区书屋都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开放时间与居民的休闲时间相左,成年人往往没法走进社区书屋。
作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末端神经,这些深入社区的文化服务单元,如果仅靠社区自管自给,显然无法满足市民的阅读需要。无怪乎,无论是读书郎、上班族都愿意去书店迎着冷眼“蹭书”。而这一点,杭州的做法或许可以借鉴。从2003年起,杭州建立了囊括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网络。读者只需登录杭州图书馆的系统,就可以借该城市任何一个纳入体系的图书馆的书。“预约”后,书籍将会在3天内到达距离读者最近的社区图书馆。
无论是盘活市民的阅读意愿,将孩子从电脑前拉回到书桌前,还是建设惠及每位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建管“最后一公里”的社区书屋或为解题良策。
杨友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聂梦笛)“房子牢固了,住着也安心了。”近日,看着自家刚刚加固竣工的住房,鸠江区官陡街道低保户王新友高兴地说,今后再也不会因刮风...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