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鸣 实习生 郭云涛
炎热的夏日高温下,大量奋战在一线的职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做好了吗?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芜湖市一些基层企业和相关部门,得知市区不少企业这方面执行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企业发放金额不等的“降温费”,还有的企业只发放冷饮、绿豆汤等消暑品,也有一些企业没有任何动作。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一线职工很少知道甚至没听说过“高温补贴”。特别是许多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并没有享受到“高温补贴”的关怀。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记者在城南某建筑工地进行走访。受访的建筑工人告诉记者:“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高温补贴。”该工地上的务工者表示,他们从来没有领到过高温补贴。在场的项目经理解释,由于许多工程是层层分包的,工人们每月的收入都是按记件或记时支付,高温补贴基本都没有。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建筑工人外,许多小区保安、保洁人员在夏日内也没有领取高温补贴。一些餐饮行业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夏日里也享受不到“高温补贴”。送餐、送水、快递等户外劳动者没有高温补贴似乎已成“潜规则”。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芜湖市大部分企业在高温盛夏到来时,会每天向一线职工发放冷饮、绿豆汤等消暑品,让他们在休息时饮用,同时做好车间的防暑降温工作。不过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已经计算在每月的工资里了,因此没有单独发放高温补贴。
如何做好高温天气下一线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他们介绍说,高温天气不仅可能损害室外作业人员的身体,而且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有统计数据表明,7、8、9三个月的安全事故占到全年事故的三成还多。
采访中,不少一线职工向记者反映,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高温季节制订切实可行的高温劳动保护措施,为广大一线职工提供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使他们在战高温保生产的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让职工们真正感受到制度的“清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磊)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该局监测的64个商品品种价格与5月相比26升2平36降。其中,猪肉价格小幅上涨,蔬菜价格下降明显,超市粮食、禽类价格也都出...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