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理解“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三伏灸”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2. 哪些疾病常用“冬病夏治”三伏灸疗法?
对冬季多发的疾病如:哮喘、气管炎、鼻炎及痹症(肢体、关节因受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在每年夏季“三伏天”,用特制中药敷贴于人体特定穴位对此类病进行治疗,取得理想效果。
3.穴位敷贴后,通常有什么样的感觉才算正常?
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
虽然皮肤会有发热感,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万花油”、“烫伤膏”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如果已经发起水泡时,如水泡比较小,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红霉素软膏等消炎膏;如果水泡比较大,建议要到医院接受治疗;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4.“冬病夏治”后,有哪些禁忌或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并非人人适宜“冬病夏治”:比如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如对胶布过敏、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阴虚火旺者、孕妇、皮肤过嫩的3岁以下儿童等,都是不能进行敷贴的。贴敷以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患者一定要少吃“发物”,如辛辣食品、牛羊肉、海鲜、生冷食物等,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另外,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易皮肤过敏或敷贴局部皮肤破损者,发烧、咳喘等疾病发作期患者,1岁以下的幼儿等,都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5. 今年的“冬病夏治”什么时候开始?怎么预约?
今年敷贴时间为:
初 伏:7月13日(第一次) 中伏:7月23日(第二次)
中伏加强:8月2日 (第三次) 末伏:8月12日(第四次)
预约电话:2822267 2822363
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针灸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梁士锋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临床针灸推拿工作近二十年,先后在安徽中医学院及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对颈、肩、腰腿痛、关节炎、面瘫等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运用醒脑形容针刺法对脑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并对失眠、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孟鸣)日前,市科技局和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全国首个“科技拥军数字图书馆”,送到了驻芜空军某部。这个特殊的数字图书馆...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